Page 5 - 2024年第55卷第7期
P. 5

水  利  学  报

                2024年 7月                            SHUILI  XUEBAO                          第 55卷 第 7期

              文章编号:0559 - 9350(2024)07 - 0757 - 11

                            基于微震特征参数的秦岭隧洞岩爆实时预测模型


                                                    1
                                                               2
                                             胡 晶 ,刘 慎 ,陈祖煜                1,2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8;2.浙江大学 岩土工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58)


                摘要:岩爆是深地工程施工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微震监测是岩爆短期预测的主要方法。为了解决岩爆事故短期预
                测主要依靠经验的问题,基于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建立微震监测及岩爆事件的机器学习样本库。采用卷积神
                经网络模型,将一段时间内所有微震事件的能量、位置、震级等特征参数作为输入,并考虑掌子面位置对岩爆的
                影响,建立基于微震特征参数的岩爆实时预测模型。采用样本库对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针对模型结构、
                回溯时间段、预测时间段、训练世代对模型进行了优化。模型可以合理描述微震事件分布特征、施工进度等因素
                对岩爆可能性的影响。经测试,该模型能够实时预测未来 48h的岩爆发生概率,预测准确率超过 80%,可为岩
                爆实时预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微震监测;岩爆;预测;卷积神经网络;特征参数
                中图分类号:TV68                                               doi:10.13243?j.cnki.slxb.20230693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开挖扰动造成的岩爆事故是深地工程施工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灾害                                [1 - 2] ,重大的岩爆事故可能造成
              大量的人员伤亡,并对设备造成无法修复的损坏,这将大大延误工期                                 [3] 。随时可能出现的灾难无形中
              给现场施工人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一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会使本就恶劣的地下施工
              环境雪上加霜。
                  针对岩爆预测的难题,一些学者开展岩爆机理研究,提出基于岩石强度、刚度、能量、地应力大
              小等指标评估围岩岩爆风险的准则,如 Hoek准则                      [4] 、Russenes准则、强度应力比准则等。这些准则
              忽略了岩爆的随机性、突发性,通常适用于施工前的围岩风险评价,也被视为岩爆的长期预测方法。
                  微震监测被公认为是岩爆预测最有效的方法                     [5 - 7] 。陈炳瑞等  [8] 对 TBM施工段微震实时监测,获得
              岩爆发生前微震活动的演化特征与规律;马天辉等                         [9] 根据微震监测结果,揭示微震的时空演化与岩爆
              之间的关系;于洋等         [10] 将局部能量释放率与微震监测数据相结合,给出岩爆风险区域的位置及范围。相
              比传统的岩爆判据,微震监测手段考虑了工程实地复杂的环境,能够揭示岩爆的孕育过程。然而,目前
              采用微震监测数据进行岩爆预测还主要依靠工程师的经验,尚未形成可有效预测岩爆的成熟理论。
                  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特征提取、分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的相关研究                 [11] ,为岩爆的智能化预测提供了新的可能。目前,人工智能在岩爆
              预测方向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神经网络等方法对微震、岩爆波形识别分类,简
              化现场数据处理工作          [12] ;(2)基于人工智能,对微震波形进行分类,自动拾取 P波到达时刻                              [13] ,提
              高震源定位精度和数据处理效率;( 3)在 Hoek、Russenes等准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及
              岩石力学参数,采用神经网络等方法,形成考虑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岩爆烈度判据                                        [14 - 17] ;(4)结合微



                 收稿日期:2023 - 11 - 07;网络首发日期:2024 - 07 - 15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40710.1402.002.html
                 基金项目:第七届青年托举工程项目(2021QNRC001);中国水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GE0199A072021)
                 作者简介:胡晶( 1989 - ),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爆智能化预测研究。E - mail:jinghu@buaa.edu.cn
                                                                                                —  7 5 7 —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