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2024年第55卷第7期
P. 6
震监测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等方法预测岩爆的时空强度等信息 [18 - 21] ,Ma等 [22 - 23] 采用全耦合的卷积神
经网络对岩爆位置进行了预测,基于 24h的微震监测特征参数对次日的岩爆等级进行预测,模型成功
预报了 10次强烈岩爆,验证了通过微震参数来预测岩爆烈度等级的有效性。由于缺乏针对同一隧洞
长距离、长时间的连续监测数据,目前公开的岩爆预测模型所用的数据样本通常较小,模型可能存在
泛化能力差的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大数据及机器学习的优势。目前的模型中也未能考虑微震事件分
布、施工进度等因素对岩爆可能性的影响。此外,岩爆时间的准确预测始终是未能有效解决的难题。
本文基于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的微震监测数据,建立了微震监测及岩爆记录机器学习样本库,
包含 24926个训练样本和 3217个测试数据,大大提高了模型的样本数量。结合秦岭隧洞的工程地质
条件,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岩爆实时预测模型,该方法将一定时间所有微震事件特征参数作为模
型输入,对输入数据的维度无特定要求,充分反映微震事件数量及分布特征对岩爆预测的影响。同
时,模型引入不同时刻的掌子面位置,以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克服了以往岩爆预测方法没有考虑施
工过程的不足,为岩爆实时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可为其它工程的岩爆预测提供参考。
2 工程背景
引汉济渭是解决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改善渭河生态环境的重点工程,对于改变关中缺水局面具
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4] 。该工程横穿秦岭(图 1),穿越埋深 1500~2000m的复杂地质构造带,其岩性脆
3
硬,地应力高。该隧洞全长 98.30km,其中越岭段长 81.78km,设计流量 70m ?s,纵向坡度为 1?2500。
进出口与主峰相对高差约 2100~2200m,埋深在 1000m以上的洞段长达 27km。针对秦岭隧洞,开展
了长达 4年之久、里程达 8km的微震监测以及岩爆事件记录(表 1、表 2)。截止 2021年 4月,隧洞越
岭段共发生强烈及 以上 等 级 岩 爆 788次。隧 洞 施 工 中 岩 爆 频 发,因 而 亟 需 解 决 岩 爆 的 预 测 及 防 护
问题。
图 1 秦岭隧洞越岭段横断面示意图
表 1 微震事件基本信息
监测起止日期 开挖方式 监测天数 微震事件数量 监测区间 监测总里程?km
2017?9?3 —2021?4?19 TBM 1325 41719 岭南 K33 + 870—K42 + 034 8.164
表 2 岩爆事件统计信息
岩爆等级统计
记录起止日期 记录天数 记录起止桩号 岩爆次数
轻微 中等 强烈 极强
2017?9?3—2021?4?26 1332 K33 + 853—K42 + 453 1277 134 292 840 11
3 预测方法
3.1 数据集 本文依托秦岭隧洞的微震监测数据,建立了包含 41719个微震事件的样本库。每个微震
事件记录均包含 6个传感器坐标和 6个微震波形,每个波形包含 0.4s的加速度时程,采样率为 10kHz。
样本库同时记录了每个微震对应的能量、震级、震源位置等详细信息。并且,样本库中还包含 1277
— 7 5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