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2024年第55卷第7期
P. 7
次岩爆事件的时间、事件等级、爆坑尺寸等详细信息。该样本库的规模远大于同类研究 [6,21] ,有望为
岩爆预测智能化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此外,在 TBM施工过程中,实时记录了整个隧道的施工过程,
可以提取微震发生时刻对应的掌子面位置。
3.2 输入数据 模型以 Δ t为时间步长,动态、连续提取一定时间段内(回溯时间 Δ t)的所有微震事
b
件的特征参数,实时预测后续一段时间(预测时间 Δ t)是否有岩爆发生(图 2)。模型输入数据 I可以
p
表示为:
I = {dt,E,M,x,y,z,X,Y,Z} (1)
式中:dt为微震时刻与当前时间的时间差;E为震源能量;M为震级;x,y,z为震源位置;X,Y,Z
为微震发生时的掌子面坐标。
模型将回溯时间内记录的所有独立微震事件的时间、能量、震级、坐标等信息均作为输入,充分考
虑微震事件的数量、能量密度等因素对岩爆风险的影响,避免采用均值、最大值无法充分反映数据分布
特征的问题。由于微震事件的随机性,不同回溯时间段内的微震事件数量差异很大,如果采用填充 0或强
制截断的方式使输入数据维度统一,将对微震事件数据输入造成较大影响,因而模型直接采用维度变化的
数据作为输入。此外,模型引入微震事件发生时对应的掌子面坐标,以此考虑开挖扰动对岩爆形成的影响。
3.3 网络选择 卷积神经网络对输入数据的维度无特定要求 [25] ,其在数据特征提取方面具有巨大的
优势 [26] 。可以适应微震事件数量不断变化的特点。本文卷积神经网络共包含 4个卷积层,1个最大池化
层,采用全局平均池化层统一卷积层的输出维度,进而和全链接层连接,实现岩爆风险的预测(图 2)。
图 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岩爆预测模型
— 7 5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