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2024年第55卷第7期
P. 11
5 预测结果及分析
5.1 模型预测结果 模型首先采用 2017年 9月 4日—2020年 11月 23日所有的微震数据对模型进行
检验,由于模型抽取相同数量的发生岩爆及未发生岩爆的样本,样本中仍有 10344个发生岩爆样本未
参与训练。在该数据集上,模型达到的预测准确率为 83.97%,其中准确预测 5484个发生岩爆的样本,
准确预测 15447个未发生岩爆的样本,未准确预测 3995个样本(图 9(a))。图 10给出了 2019年 8月
期间现场记录和模型预测的各个时刻的岩爆发生概率分布,两者的总体趋势和岩爆事件分布特征基本
一致,这一结果说明模型对微震监测数据进行了有效学习。
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采用 2020年 11月 24日—2021年 4月 19日的微震监测数据对模
型进行测试,该数据集未参与模型训练,属于全新的数据。模型共进行 1748个岩爆发生样本和 1469
个岩爆不发生样本预测。根据岩爆台账记录,模型成功预测 1510个发生岩爆的样本及 1186个未发生
岩爆的样本,发生岩爆样本的预测准确率为 97.28%,未发生岩爆样本的预测准确率为 80.73%,总体
预测准确率 83.80%(图 9(b)),与训练集预测准确率基本一致。测试结果说明模型的预测结果是可靠
的,对新的数据仍保持足够的准确率,没有因为数据集的改变而丧失适用性。
图 9 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0表示未发生岩爆,1表示发生岩爆) 图 10 2019年 8月典型样本岩爆事件等级统计
由图 10所示岩爆的记录及模型预测结果来看,总体上,预测值越大,预测时间段内岩爆总次数
越多,强烈岩爆次数也越多,预测值大小与岩爆等级及次数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虽然模型并未直接
将岩爆等级作为输出进行训练,但预测值实际可以反映岩爆等级的大小,为工程的岩爆预测及防治提
供参考。然而,受限于岩爆记录的样本数量,目前还无法准确给出各岩爆强度等级对应的阈值。
本文模型的预测时间段取为 2d,可以减小岩爆随机性对模型的影响。为了得到各个时刻的岩爆
风险值,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岩爆预测值进行处理,得到各个时刻的岩爆风险值,可以用于初步判
断岩爆的可能发生时刻,其计算过程如下:
( 1)对于实测结果,如时间段内存在岩爆事件,则风险值为 1;如无岩爆事件,则风险值为 0;对
于预测结果,直接采用预测值作为该时间段风险值;
(2)将各个时间段风险值除以 48h,得到各小时的岩爆风险均值;
( 3)随着时间窗的推移,将同一时刻对应的岩爆风险均值进行累加(共 48次),得到各小时的岩爆
风险值;
采用上述方法,按小时输出 2017年 9月 4日—2021年 4月 19日现场记录和模型预测的岩爆风险
值(图 11),对于几个频繁发生岩爆的阶段,模型均做出有效的预测,得到的岩爆分布特征与现场记
录基本一致。
冯夏庭等 [6] 针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和排水洞工程,采用连续微震监测数据进行岩爆预测,
准确率可以达到 88.36%,然而该方法仅适用于岩爆空 间和 强度 的预 测,很 难对 岩爆 发生 时 间进行
预测。
— 7 6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