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2024年第55卷第9期
P. 54

破碎规律,初步掌握了影响粗粒料破碎的主要因素。纪文栋等                              [11] 通过开展侧限压缩、三轴压缩、单向
              剪切和循环剪切 4种试验,研究了不同加载方式和应力水平下珊瑚砂的颗粒破碎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应力加载模式对粗颗粒的破碎有着显著影响。在筑坝过程中,粗粒料受到振动冲击荷载作用下而
              发生颗粒破碎,导致级配发生明显改变,这就意味着现有的研究结果对于筑坝粗粒料碾压等实际工况
              并不适用。为了分析粗粒料在冲击荷载作用下颗粒破碎的变化规律及 级 配 分布,Xiao等                                        [12] 、Wang
              等  [13] 和 Chen等  [14] 通过对钙质砂、石英砂开展了冲击荷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冲击能作用下钙质砂和石
              英砂的颗粒破碎演化规律。上述研究虽取得了较多成果,促进了岩土颗粒破碎演变规律的认识,但仍
              存在较多问题尚未解决。现有研究主要是以钙质砂、石英砂等岩土体为主,而炭质泥岩与钙质砂、石
              英砂等材料的颗粒破碎难易程度有着本质区别,例如,钙质砂颗粒内部孔隙丰富、强度低,含水率对
              颗粒破碎的影响并不显著            [12 - 14] 。炭质泥岩在干燥状态力学良好,然而遇水易破碎、内部孔隙扩展、强
              度降低。目前关于不同冲击能与含水率条件下的炭质泥岩研究亟待深入,因此有必要开展上述两种因
              素共同作用下炭质泥岩颗粒破碎及其级配演变规律的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学者们主要研究不同应力加载模式下粗粒料的破碎规律,同时建立应力应变、冲
              击能等外界因素与颗粒破碎的内在关系,但无法进一步反映级配的演化。为此郭万里等                                          [15] 基于双参数
              级配方程,提出了 “应力应变- 破碎指标 - 级配方程” 的转换模型,该模型可较好地描述级配随应力
              应变演变的规律。丁林楠等             [16] 考虑到双级配参数方程在计算过程中的复杂性,基于分形级配方程,建
              立了单参数 “应力应变- 破碎指标 - 级配分布” 模型,然而分形级配方程在描述连续级配曲线时具有
              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考虑到上述两类方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之处,本文尝试基于一个新的单参数
              级配方程,建立一个关于 “冲击能和含水率 - 破碎指标 - 级配分布” 的模型,揭示炭质泥岩颗粒破碎
              及级配分布随冲击能与含水率的演变规律。


              2 破碎指标与级配方程的关系


              2.1 级配方程的选择 级配不仅影响影响土体的强
              度,同时也是影响土体渗透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17 - 18] 。
              我国《土工试验规范》规定了土体级配良好的条件,即
                                               [19]
              不均匀系数 C>5、曲率系数 C = 1~3 。然而,利用
                          u              c
              C和 C只能定性描述土体级配,不能完整地描述土
                    c
               u
              体级配(不 同 级 配 可 能 有 相 同 的 C、 C)。 朱 俊 高
                                                   c
                                               u
              等  [20] 通过对大量土体级配进行分析,归纳了连续级
              配的曲线形态。在 P - lgd坐标系中,连续级配曲线主
              要有双 曲 线 型、反 S型、直 线 型 三 种 形 态,如 图 1
              所示。
                  为了准 确 且 定 量 描 述 级 配 曲 线 和 各 粒 组 含 量,
              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建立了 众 多 级配                                      图 1 三种级配曲线形态
              方程,如 Swamee等      [21 - 22] 级配方程。然而这些级配方
              程参数较多、普适性差,均未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常用的级配方程为 Talbot等             [23] 提出的分形级配方程:
                                                         d
                                                    P = ( )  3 - D × 100 %                              (1)
                                                        d
                                                         max
              式中:P为小于某粒径的颗粒含量;d为粒径;d 为最大粒径;D为分形维数。
                                                           max
                  式( 1)仅有一个未知数 D,其形式简单、参数单一,故被广泛运用于级配对土料力学、渗透性质
              的影响中。然而分形级配方程描述的级配曲线形态较为单一,对反 S型级配曲线并不适用。为此,朱
              俊高等   [20] 通过大量工程应用级配曲线形态的研究,提出了可描述土体连续级配的方程:

                                                                                                   0
                                                                                              —   1 5 9 —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