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2024年第55卷第9期
P. 56

S- S
                                                                0
                                                             1
                                                        B =                                             (5)
                                                         E
                                                            S- S
                                                             2  0
                  郭万里等     [15] 认为颗粒破碎率 B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原因是试样的级配极限曲线需要通过额
                                              E
              外试验进行确定,而且根据大量试验结果表明:试样的极限级配不仅取决于试样的初始级配、颗粒形
              状、矿物成分,还因加载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14] 。因此,为了简化计算,郭万里等定义了一个新的
              颗粒破碎指标 B ,其表达式为:
                             w
                                                            S- S
                                                        B =  1  0                                       (6)
                                                         w
                                                              S
                                                               0
                  从式( 6)可以看出,B 的理论变化范围为 0到无穷大,而其它颗粒破碎指标的变化范围均为 0~1,
                                      w
              因此理论上不如其它颗粒破碎指标。但是,对于给定的某种粗粒料,初始级配曲线确定 后 ( S为定
                                                                                                      0
              值),其对应的极限级配曲线也随之确定(S为定值)。对比式(5)(6)可知,二者仅是分母不同,而分
                                                     2
              子 S- S作为试验过程中的破碎量,从图 3可以看出,其数值越大,级配曲线变化越大,颗粒破碎越
                  1  0
              显著,故 B 可以反映土体级配的整体变化,简单实用,不需要通过额外试验来确定炭质泥岩粗粒料的
                        w
              极限级配。因此,本文拟采用 B 作为判定粗粒土颗粒破碎的指标。
                                           w
              2.3 破碎指标 B 与级配参数的关系 根据破碎指标 B 的定义可知,需要计算 S和 S,为此引入级配
                             w                                  w                      0    1
              曲线面积 S的概念,级配曲线面积 S为级配曲线与横坐标轴、最大粒径线和 d = d线围成的面积,如
                                                                                         k
              图 4所示。


















                             图 3 颗粒破碎示意图                                     图 4 级配曲线面积 S

                  因 d的最小值大于 0,故式(3)中 P最小值只能趋于 0,最大值为 100%。在由积分求解级配曲线
              面积 S时需设定 d值的下限 d,d为级配曲线上 P = k对应的粒径。级配曲线面积 S为:
                                             k
                                         k
                                                          1
                                                      A ∫
                                                S = lim S = (lgd - lg d)dP                              (7)
                                                                     k
                                                               max
                                                   k → 0
                                                          k
              式中:dP为 P对应粒径的筛分通过率微分形式;k为小于粒径 d的累计含量。
                                                                         k
                  对式( 3)进行变形,可得:
                                                               槡 β
                                                           d
                                                         ( )    + P β = 1
                                                            max
                                                  P(1 - β )                                             (8)
                                                           d
                                                            k
                  对式(8)两边分别取对数可得:
                                                              1 P(1 - β )
                                                 lgd - lgd=- lg                                         (9)
                                                   max   k        1 - P β
                                                            槡 β
                  当 k趋于 0时,最终可以推出级配曲线面积 S:
                                                     ln(1 - k β ) - ln (1 - β )
                                                   S =                                                 (10)
                                                             3
                                                          槡 βln10
                                                                                                   0
                                                                                              —   1 6 1 —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