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2024年第55卷第9期
P. 60

摩擦力,使得颗粒在挤压过程中更容易发生磨损和破碎;另一方面炭质泥岩在冲击荷载过程中原生孔
              隙扩张,试样的初始含水率越高,水分更易渗入泥岩孔隙,水与荷载共同作用导致炭质泥岩发生进一
              步破碎。相较于冲击能而言,初始含水率对颗粒破碎的影响相对较小。
              4.2 不同粒组的含量演化规律 图 10给出了最优含水率附近双曲线型和反 S型试样在不同冲击能下
              各粒组颗粒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图 10(a)表明,随着冲击能的增加,颗粒破碎使双曲线型试样在粒径
              10~40mm的含量减少,其中 20~40mm的含量大幅减少,在粒径范围小于 10mm的颗粒含量均有所
              增加,其中在粒径为 1~10mm的含量增加显著,小于 1mm粒径的含量增加幅度相对较小,说明颗粒
              破碎主要向相邻的下一级粒径组迁移,表现出逐级破碎现象。图 10(b)显示,随着冲击能的增加,反
              S型试样的粒径变化曲线呈现类似 “正弦” 曲线分布,其中以 2mm为界限,当颗粒粒径大于 2mm,
              试样颗粒含量有所减少,粒径小于 2mm颗粒含量随之增加。


























                                            图 10 不同级配下各粒组含量随冲击能的演化

                  为了进一步描述不同粒组的颗粒破碎及迁移状况,本文用各粒组破碎前、后的颗粒含量之差与初
              始状态该粒组颗粒含量进行对比,其值 ω来表征各粒组颗粒含量相对于初始含量的变化,即
                                                        M- M 0 M
                                                     ω =      =   - 1                                  (16)
                                                          M 0  M 0
              式中:M 为初始状态各粒组的颗粒含量;M为破碎后各粒组的含量。
                      0
                  由式( 16)可知,当 ω >0时,表明本粒组颗粒破碎减少量要低于其它粒组因颗粒破碎导致其补充
              进来的含量。当 ω <0时,表明本粒组的颗粒破碎量低于其它粒组补充含量。图 11列出了最优含水率
              附近炭质泥岩在冲击荷载过程中不同粒组的变化情况。
                  由图 11(a)可知,双曲线型试样在 10~40mm范围内的粒组,其 ω值始终是一个负数,且 20~40mm
              粒组含量的减少量远高于 10~<20mm粒组。这可解释如下:一方面,20~40mm粒组没有来自于其它
              粒组颗粒破碎的补充,而 10~<20mm的粒组有部分来自 20~40mm颗粒破碎的补充,故 10~<20mm
                                                               [29]
              的颗粒含量减少低于 20~40mm。另一方面,Mcdowell 通过单颗粒压缩试验发现单颗粒强度随着粒
              径的增大而降低,因此 10~<20mm的颗粒强度要高于 20~40mm,在冲击荷载作用下不易发生颗粒破
              碎。粒径小于 10mm的各个粒组的 ω值为正值,说明本粒组颗粒破碎量小于其它粒组补充进来的含
              量。图 11(b)显示,反 S型试样在 2~40mm范围内的粒组,其 ω值始终为负数,2~40mm粒组中四
              个粒组含量的减小速率依次减少,该现象的原因与双曲线型试样类似,即大粒组的含量得不到其它粒
              组的补充,同时随着各粒组的粒径减少,其颗粒强度随之增大而不易发生颗粒破碎。
                  从图 11可得出,随着冲击能的增加,总体上,各粒组 ω值的正负值比例趋于稳定,这表明不同
              粒组的颗粒含量相对于初始含量的变化最终趋于一个稳定的比例。

                                                                                                   0
                                                                                              —   1 6 5 —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