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2024年第55卷第12期
P. 56
图 12 横截面 P 分布云图
Ⅴ
进一步,为定量体现流道内水力损失演化过程,基于能量损失项 P 值,针对死水位额定发电工
Ⅴ
况(图 13)和正常水位额定发电工况(图 14)绘制 4流道涡核图及对应的沿程平均能量损失变化曲线。
图 13中 1、4流道的涡核主要集中在 x = [2m,7m]的区域,2、3流道的涡核集中在 x = [4m,16m]
的区域。结合沿程平均能量损失变化曲线可知,在 x = 2m的位置,水流自管道分流入 4个流道,1、4
流道由于几何边界形状的改变,水流受到扰动,导致断面平均能量损失值较大。而 2、3流道水流在
中墩前部并未开始分流,因此在 x = 2m处与 1、4流道的断面平均能量损失值存在一差值 Δ 。随着 2、3
3
流道水流经由中墩分流,水流受到较大扰动,在 x = 6m处的断面平均能量损失达到峰值(>500W?m ),
而相应断面的流道顶部出现了两处漩涡。各流道分流完成后,各流道的平均能量损失大致上是沿程减
小的趋势。
图 13 死水位额定发电工况各流道沿程平均能量损失 图 14 正常水位额定发电工况各流道沿程平均能量损失
图 14可看出正常水位工况下 2、3流道的水流在 x = 6m处分流,由于几何边界条件的变化,在流
道的顶部及底部伴随有不同强度的涡旋产生,引起断面平均能量损失增大。1、2、4流道水流在调整
3
段末端 x = 48m附近出现了多处不同强度涡旋,平均能量损失值也达到峰值,2流道接近 6000W?m ,
3
1、4流道峰值在 3000W?m 附近。3流道沿程平均能量损失曲线起伏不大,能量损失值也较小,仅在
流道分流时出现一小峰值。结合图 5中 319m额定发电工况流场分布情况,3流道的流线平顺,流态
— 1 4 8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