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2025年第56卷第7期
P. 84
博弈模型 [10-11] ,以定量解析补偿的均衡标准和可行的价值实现路径。本文构建的系统化测算体系,通
过整合动态量化、空间分析与机制模拟,可实现对水利工程生态服务价值的全面、动态测算,清晰阐
明其时空分异规律可视化特征,为水利工程生态效益的科学评估和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坚实依
据,对提升流域综合治理效能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指导意义。论文研究思路框架见图 1。
图 1 论文研究思路框架
2 水利工程生态服务价值测算体系
区域 ESV 总值并非各生态要素服务价值的简单叠加。当前 ESV 评估方法往往忽视了生态系统内部
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潜在多元价值 [12-13] 。目前广泛采用的基于生态要素或因子分类加总的生态系统生产
总值计算方法,容易割裂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及其相互依赖性 [14] 。为克服这一
局限性,本文致力于构建更具系统整体性的测算体系。
2.1 ESV 测算过程 在协调人地关系、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框架下,ESV 测算
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本文着眼于水利工程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与分布特
点,深入分析特定类型生态服务功能在不同空间单元(如地物类型或行政区域)上的供给能力及其价值
贡献,并进一步评估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在同一生态服务功能上的空间分异价值。
2.1.1 理论基础与现象解析 生态服务功能通常包括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等多种类型。这
些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并非彼此独立,而是通过复杂的“映射”关系相互关联,具体表现为服务捆绑、
权衡与协同等关系模式 [15] 。因此,准确评估区域综合 ESV,需深入剖析区域的实际需求特征,并揭示
服务“映射”关系中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文通过整合地图比较、综合指数法、统计分析及网
络评估等多种方法,构建了一套系统化的分析工具集,旨在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空间格局及
其主要制约因素 [16] 。在水利工程影响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单元的组合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
的动态演变提供了驱动力。单一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无论是供给还是服务)通常由多个空间单元上同
类服务的集合共同构成。值得注意的是,水利工程对单一生态要素(如水文情势、土地利用)的改变可
能对多种 ESV 产生方向一致或相反的复杂效应,且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存在加速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的潜
在风险 [17] 。
2.1.2 测算方法与步骤 水利工程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化测算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绘制生态服务供需图谱。首先,在明确流域研究区域范围及空间分析单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
适宜的模型或方法,分别绘制研究区内供给、调节与文化等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的空
间分布图。为避免数据归一化过程中异常值可能引发的偏差,需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预处理,例如可
采用极值推压法(如设定 P=5% 分位数阈值)。随后,运用归一化模型对不同空间单元的生态服务供需
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以确保不同类型生态服务功能量的可比性。
— 9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