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2025年第56卷第7期
P. 79

用,有效抑制了流体的不稳定性,从而显著提高了流速均匀度。伴随优化后的导流墩相比图 8 有效减
              小了前池内的高泥沙浓度区域,特别是在导流墩后方和池底附近的沉积显著降低。根据两相流理论,
              泥沙在水流中的运动受控于浮力、阻力和惯性力。当流场更加均匀时,泥沙颗粒受到的剪切力增大,
              其悬浮能力增强,从而减少沉积风险。此外,优化后的导流墩减少了泥沙滞留区域的涡量强度,这是
              由于流动漩涡的能量衰减导致泥沙易于输移,难以形成稳定的沉积区域。这一现象可用湍流扩散理论
              解释:湍流强度的降低减少了泥沙聚集效应,从而抑制了泥沙的沉积。






















                                               图 10 伴随优化后的前池水沙计算结果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来看,优化后的八字形导流墩设计通过流体力学特性改善,显著提升了泵站前
              池的水流组织和泥沙输移性能。这不仅减少了泥沙沉积的清理成本,还保障了泵站运行的效率和可靠
              性。特别是在高含沙水流条件下,该优化方案展现了水动力与导流结构完美匹配,为类似工程的导流
              墩设计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3.4 流速均匀度与偏流角分析 为进一步证明伴随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引入流速分布均匀度 ϕ、断
              面平均偏流角 θ,计算原工况、八字形导流墩、伴随优化下异形导流墩在断面 y1 的参数值。通过相应
              数值进一步评估异形导流墩的实效性。流速均匀度 ϕ 采用式(5)计算,平均偏流角 θ 采用下式计算:
                                                        m   (        )
                                                       ∑ u ai arctan  u ti
                                                       i = 1      u ai                                (15)
                                                    θ =
                                                             m
                                                            ∑ u ai
                                                            i = 1
              式中 u ti 分别为断面 y1 第 i 个计算单元轴向速度与横向速度,计算结果见表 2。
                  对于正向泵站前池,其流速均匀度通过指
                                                                       表 2 流速均匀度与偏流角计算值
              标 ϕ 表示。当 ϕ 趋近于 100% 时,表明前池内
                                                                      工况            计算断面      ϕ/%    θ/(°)
              流 速 分 布 更 加 均 匀 , 利 于 提 高 泵 站 的 运 行 效
                                                                     原工况              y1     48.54   41.31
              率。偏流角 θ 用于衡量进口水流方向与泵吸水
              方向的偏离程度。当 θ 趋近于 0°时,说明水流                       初步优化(采用八字形导流墩)           y1     59.72   36.63
              方向与泵吸水方向更加平行,前池内流态更趋                           伴随优化(采用异形导流墩)            y1     90.23   11.71
              于理想化,泵站运行条件最佳。原工况:ϕ 为
              48.54%,θ 为 41.31°。此工况下,前池内流速分布极不均匀,且水流方向偏离泵吸水方向较大,水流
              紊乱,不利于泵站高效运行。八字形导流墩:通过初步优化,ϕ 提高至 59.72%,θ 降低至 36.63°。导
              流墩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局部流速分布,但整体流态改善有限,水流方向仍然偏离泵吸水方向,效果不
              够显著。异形导流墩:伴随优化算法设计的异形导流墩显著提升了前池内流态,其 ϕ 达到 90.23%,接
              近理想状态。同时,θ 降低至 11.71°,表明水流方向与泵吸水方向几乎平行,达到了优良的流态条件。
              这一优化方案有效地消除了前池内的大尺度漩涡流态,显著提高了水流均匀性。

                                                                                                — 905  —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