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2025年第56卷第7期
P. 74
根据宁夏某泵站前池几何结构(本文试验模型的原型数据见文献[7]),搭建 1∶20 的水槽模型,见
图 3。模型按照重力相似准则设定,水流保持在阻力平方区。模型进口宽度为 0.4 m,纵长为 2.7 m,进
水池宽度为 3.0 m,最高水深为 0.5 m,共设置 9 个抽水泵,开启抽水泵后,可将从泥沙调制池流入前
池的水抽向出水箱,箱内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经流道进入储水箱。泥沙调制池含沙量保持在 2.5 kg/m ,
3
流入前池,形成水沙循环,保持与实际工程一致。
图 3 前池装置示意
2.2 控制方程及求解 引入欧拉两相流中的 Mixture 模型 [21] 描述水沙运动过程。Mixture 模型针对该问
题具有以下优点:(1)适用于不可压缩的水沙两相流,计算稳定性和准确性高;(2)可以准确描述水相
和沙相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模拟结果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水沙两相流行为;(3)在处理沉积物分布、
低负载颗粒运动和漩涡现象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它不仅能够精确描述不同颗粒的动量连续
性,还能够考虑颗粒的相对速度和第二相体积分数,使得模型更具物理真实性;(4)便于通过数值方
法计算泵站前池内复杂的流动特性,进而为研究前池中泥沙淤积和漩涡流态的形成机制提供有力工
具,有助于深入分析和优化前池设计。
Mixture 模型在模拟泵站前池水沙两相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处理泥沙运动及其与水体之
间的复杂耦合,适用于工程中多沙泵站前池淤积问题的预测和分析 [22] 。运算方程如下所示。
连续性方程:
∂ (1)
∂t ( ρ m) + ∇∙( ρ m v m) = 0
式中:ρ m 为前池中水沙两相流混合密度;v m 为水沙两相平均速度;t 为时间。
动量方程:
∂ T n α k ρ k v dr,k dr,k) (2)
v
∂t ( ρ m v m) + ∇∙( ρ m v m v m) = -∇p + ∇∙[ μ m( ∇v m + ∇v m)] + ρ m g + F - ∇∙ (∑ k = 1
式中:μ m 为混合黏性;g 为重力加速度;F 为除重力外的体积力;n 为相数,对于水沙两相流 n=2,k=1
为第 k 相的漂移速度。
时为水相,k=2 时为泥沙相;α k 为第 k 相的体积分数;ρ k 为第 k 相的密度;v dr,k
第二相泥沙颗粒的体积分数为:
( n ) (3)
∂
+
( α 2 ρ 2) + ∇∙( α 2 ρ 2 v ) = -∇ α 2 ρ 2 v dr,2) ∑ q = 1 ( m ̇ 12 - m ̇ 21
∂ t
为第 2 相泥沙相
式中:α 2 为第 2 相泥沙在整个混合物中所占的体积比例;ρ 2 为第 2 相泥沙的密度;v dr,2
对于混合物的漂移速度;m ̇ 12 为相 1 向第 2 相的质量传递率;m ̇ 21 为第 2 相向相 1 的质量传递率。
2.3 伴随优化方法 伴随求解法核心理念是求局部极小值的拉格朗日乘子法 [23] ,对于深度优化且收
— 9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