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2025年第56卷第8期
P. 29
况。以左岸某监测坝段作为非溢流坝段的代表
(以下简称“左非坝段”),进行了温度和纵缝
观测,在上游面布置了温度计监测坝前库水温,
但仅有 2 支仪器可取得温度测值,两个测点垂
直分布,高程分别为 104.5 和 137.5 m,难以反
映库水温沿水深的分布规律。
三峡水库 2003 年 5 月底开始蓄水,6 月 11
日水位至 135.92 m,维持水位在 135.0 ~ 138.0 m
之间运行至 2006 年 8 月中旬,2007 年 1 月水位
抬升至 155.0 m 并维持水位在 145.0 ~ 155.0 m 区
间运行至 2008 年 8 月底,其后水位进一步抬升,
到 2010年 10月底水位抬升至正常蓄水位 175.0 m,
其 后 水 位 在 145.0 ~ 175.0 m 区 间 运 行 至 今 。
20 多年实测气温在 1 ~ 31 ℃之间,个别年份温
度有低于 0 ℃或高于 33 ℃的情况,实测多年平
均气温 17.2 ℃。 图 2 某左厂坝段测点分布图(单位:m)
3 三峡实测库水温分析
在 3 个坝段距离上游面 5 ~ 10 cm 处共埋设 16 支温度计,用于观测库水温度,除某泄洪坝段的 T67
损坏无测值外,其余测点数据完好,正确反映了坝体上游面及水库水温的变化,见图 3。通过分析各
测点的温度变化过程可以得到如下几点认识:(1)低高程(13 m)处测点的温度不随季节变化,和坝体
内部温度基本一致,表明该部位在混凝土浇筑后短时间内即被堆渣等填埋且覆盖厚度大于 5 m,不受
气温变化影响;(2)随着高程的增大测点温度随季节变化的年数逐渐增长,如 23 m 处为 3 年、34 m 处
为 7 年、46 m 处为 13 年,以上高程测点温度至今仍随季节变化波动,蓄水前温度受气温影响,蓄水后
则反映了水温随季节的变化;(3)不同高程的温度由随季节波动到趋于稳定的变化,反映了各高程被
泥沙覆盖的过程,利用这些数据可以推断逐年泥沙淤积高程,估计目前的淤积高程为 50 m 左右;(4)
淤沙高程以下为淤沙温度,淤沙温度基本恒定,库底 13 m 高程测点温度为 18.8 ℃,随高程的增大温度
逐步升高,到 46 m 处温度提高至 19.2 ℃;(5)淤沙高程以上为库水温度,随季节变化,当测点在水面
以下时温度在 12 ~ 26 ℃变化,位于水面以上时温度为气温,在 7 ~ 30 ℃之间波动。
利用各测点的实测温度可以画出不同时刻沿高程的温度分布,由于不同年份的水位不同,气候条
件有所差异,温度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图 4 为某泄洪坝段和某左厂坝段 2020 年各月坝前实测平均
库水温沿高程分布图,具有如下分布特点:(1)淤沙高程以上为库水温,各月库水温沿水深方向基本
接近,尤其是泄洪坝段,各月的水温分布曲线接近竖向平行线,未见明显的分层现象;(2)两个坝段
的 最 低 库 水 温 度 出 现 在 3 月 份 、 最 高 温 度 出 现 在 8 月 份 , 淤 沙 高 程 的 水 底 温 度 变 化 幅 度 为 14.6 ~
23.6 ℃,库表的最低月平均温度为 3 月份的 13.9 ℃,最高温度出现在 8 月份为 25.7 ℃,各高程全年平
均温度在 19.0 ℃左右;(3)淤沙高程以下为淤沙温度,接近淤沙高程的一定范围内(小于 10 m)温度受
水温影响随季节波动,平均温度接近平均水温为 19.2 ℃,随着淤沙埋深增大、温度波动变小、温度降
低,逐步接近恒定,坝底处的温度为 18.0 ~ 18.5 ℃;(4)左厂坝段的库水温受发电引水影响明显,进
水 口 处 的 水 温 为 14.75 ~ 23.3 ℃ , 其 温 度 变 化 幅 度 为 8.55 ℃ , 较 下 部 的 13.8 ~ 24.43 ℃ 变 化 幅 度 小
2.08 ℃,泄洪坝段的库水温分布受泄洪影响不明显;(5)平均库水温度随高程变化不大,淤沙高程以
上接近等温为 19.0 ~ 19.4 ℃,库底为 18.4 ℃,略高于坝区的多年平均气温(17.4 ℃)。
图 5 为设计阶段采用规范推荐的经验公式法和一维库水温数值模拟法预测的库水温预分布,与实
— 9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