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2025年第56卷第8期
P. 24

法 [34] ,相较于第一代 NSGA,它采用快速非支配排序法、引入精英策略等,降低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
              保持种群多样性,并避免陷入局部最优。且相较于改进的 NSGA-Ⅲ算法,NSGA-Ⅱ在处理 2 ~ 3 个目
              标的优化问题上耗时更少、结果多样性更好                     [35] 。
                  为了能在 NSGA-Ⅱ算法计算得到 Pareto 前沿上选择唯一的最优解,研究引入了 Nash-Harsanyi 合
              作博弈实现效益分配          [36] 。将多目标优化中的目标函数视为博弈的参与者,目标函数的解为参与者的策
              略。采用效用函数衡量每个参与者的效益,因此效用函数为 Pareto 前沿上目标函数值与个体最优点的
              差值,通过最大化整体效用乘积,得到博弈参与者达成共识的合作解                                  [37] 。Nash-Harsanyi 博弈的解本
              身具有不变性,即针对量纲不一致、数量级差异大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是否归一化效用函数不影响最
              优解的选取。因此以下层模型为例,Nash-Harsanyi 博弈模型如下:








































                                                      图 2 模型求解过程

                                                                   *
                                            ï ï        * )[( ) - ( )  ]( f 3 - f 3 * )
                                            ì max ( f 1 - f 1
                                                          -f 2
                                            í                                                         (21)
                                                                 -f 2
                                            ï ï  s.t.     f 1 ≥ f 1 ;-f 2 ≥ -f 2 ;f 3 ≥ f 3 *
                                                                  *
                                                         *
                                            î
                                                        *
                                                               *
                                                           *
              式中:f 1 、f 2 、f 3 分别为下层目标函数的值;f 1 、f 2 、f 3 分别为目标函数单目标最优解的值;由于目标
              函数 f 2 为经济效益最大,为了确保优化问题有意义,符合 Nash-Harsanyi 博弈每个参与方效用为正的必
              要条件,对目标函数 f 2 取负值。
              4 结论
                  长江、黄河跨流域多线路成网互济能实现水资源互济联调,增强水资源总体调配能力。本文聚焦
              长江、黄河跨流域水网,深入探讨水资源调配系统中“源-网-流-配”四大方面的内涵与关联互动关
              系,以“源-网-流-配”总体架构与相互关系为核心,提出补网强链、成网互济调水机制。
                  针对水网的多水源供给、多线路互济、多工程调控、多目标冲突、多主体博弈特征,构建多尺

                — 988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