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期
P. 31
3 裂缝出现
#
图 8 衬砌内壁环向应力及内侧钢筋应力演
化特征(3 裂缝位置)
#
特征详见图 9(a)。从图 9 可以发现,交界面间隙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对称性,并在衬砌裂缝位置达到
最大值 1.339 mm,随着与裂缝位置距离的增大,间隙开度逐步减小,在 0°、180°位置达到最小值
0.002 08 mm。衬砌开裂后,交界面间隙的演化特征如图 9(b)所示。从图 9(b)可以看出,0.46 MPa 内
压下衬砌开裂,迭代稳定后间隙开度最大值为 0.810 mm,但衬砌与围岩仍有部分区域尚未脱离;内
压加载至 0.7 MPa 时,两者基本已完全脱离,间隙开度最大值增至 1.107 mm;在内压持续增大至 0.81
MPa 的过程中,间隙开度进一步增大。
90°(3 裂缝位置)
#
y
x
间隙开度/m
270°(7 裂缝位置)
#
环向位置/(°)
(a) 分布特征 (b) 演化特征
图 9 衬砌-围岩交界面间隙分布及演化特征
4.4 隧洞渗流场演化特征 充水加压过程中,隧洞渗流场演化特征如图 10 所示。内压为 0.4 MPa
时,衬砌内聚区域仍处于线弹性状态,透水性非常弱,此时渗透水压力大部分消散于衬砌内部,见
图 10(a)。内压达到 0.46MPa 时,第 2 次迭代后,衬砌出现 2 条裂缝,洞内压力水流沿着裂缝通道外
渗,导致渗流场出现显著的重分布现象,详见图 10(b-1);随着耦合迭代过程的进行,第 3 次迭代后
衬砌与围岩开始脱离进而形成间隙,相较于衬砌混凝土以及围岩岩体,交界面间隙表现出明显的过
流能力并立即由压力水体填满,水压力沿着衬砌裂缝与交界面间隙所形成的水体流动通道向外传
递,使得渗流场进一步演化,详见图 10(b-2);迭代稳定后,脱离区域、交界面间隙开度的增大继续
影响隧洞渗流场分布特征,详见图 10(b-3)。内压加载至 0.81 MPa 时,交界面间隙内部的水体流动已
经使得衬砌外水压力呈现出较为均匀的分布,此时隧洞渗流场详见图 10(c)。
5 有条件联合承载特性的影响
实际工程中,倘若衬砌与围岩之间采取局部加强措施,例如预留连接锚杆,使锚杆预留段和衬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