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期
P. 29
式中: DP 为第 n + 1 次迭代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增量; P 为第 n 次迭代后孔隙水压力值; ζ 为耦
n + 1 n
[1,17]
合迭代控制阈值, ζ 取为 1% 。
(Ⅴ)判定是否最后一级内水压力增量。若不是最后一级,则继续施加内水压力增量,并重复步
骤(Ⅱ)—(Ⅳ);若是最后一级,内水压力加载完毕,可输出计算结果。
4 衬砌水压致裂算例分析
4.1 模型参数及计算条件 以某竖井段圆形水工隧洞为例,衬砌内外半径 r 、 r 分别为 4.2、5 m,
2
1
配筋方案为 6ϕ25 mm,靠内外侧布置双层钢筋,与隧洞中心距离 R 、 R 分别为 4.3、4.9 m,建立如
1 2
图 5 所示的有限元模型。其中,坐标原点位于隧洞中心,x、y 轴位于隧洞横断面内, z 轴位于竖直平
[17]
面内,以向上为正。模型沿径向取 30D(D 为开挖洞径) ,沿水流向厚度取为 10 m。实际工程中,衬
砌在内水压力作用下主要呈环向受拉状态进而产生径向裂缝,因此本文沿衬砌径向间隔 45°圆心角嵌
[9]
入零厚度内聚单元 COH3D8P 进而形成 8 处衬砌内聚区域 。以隧洞右腰为 0°位置,沿逆时针方向建
立环向位置路径,衬砌内聚区域编号为 1 —8 。为模拟衬砌-围岩有条件联合承载特性,衬砌-围岩交
#
#
界面同样采用零厚度内聚单元 COH3D8P 模拟,衬砌内聚区域、交界面内聚区域通过共享中面节点的
方式进行连接(详见图 6(a)),衬砌、围岩实体单元类型为 C3D8P。
y
90°(3)
#
135°(4) 45°(2)
#
#
30D y r 1=4.2m
x z 180°(5) y x 0°(1) 钢筋ϕ25mm R 1=4.3m
#
#
225°(6) 315°(8) r 2=5m R 2=4.9m
#
#
y
#
270°(7)
x
图 5 有限元计算模型
*tie 约束
(a) 内聚单元模拟 (b) *tie 约束模拟
图 6 衬砌-围岩交界面不同模拟方式
表 1 材料计算参数
材料 密度/(kg/m ) 弹性/变形模量/GPa 泊松比 渗透系数/(m/s) 抗拉强度/MPa
3
衬砌混凝土 2380 28 0.167 1×10 -9 1.27
钢筋 7800 206 0.3 310
围岩岩体 2690 8 0.25 1×10 -7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