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期
P. 25
水 利 学 报
2021 年 1 月 SHUILI XUEBAO 第 52 卷 第 1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1)01-0021-13
水工隧洞钢筋混凝土衬砌水压致裂分析方法研究
周 利 ,苏 凯 ,汪 洋 ,张妍珺 ,朱洪泽 ,伍鹤皋 1
1
1
1
2
1,2
(1. 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
2.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10)
摘要:引入具有水力耦合属性的内聚单元模拟衬砌裂缝、衬砌-围岩交界面,以反映缝隙的位移非连续特征以及
内部压力水体的流动特性。结合渗流-应力间接耦合方法,提出了水工隧洞钢筋混凝土衬砌水压致裂算法,探究
了衬砌裂缝发展历程、裂缝宽度演化以及缝隙内部水压力传递特征等,并基于此系统分析了衬砌-围岩有条件联
合承载特性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隧洞充水加压过程中,衬砌裂缝促发与扩展过程短暂且密不可分,随之缝内
水压力突增、内水外渗效应加剧;衬砌开裂后,缝内水压力沿衬砌径向的降低幅度非常小,量值较为接近于内水
压力。有条件联合承载情况下,衬砌裂缝与衬砌-围岩交界面间隙所形成的水体流动通道可以起到传导水压力的
作用,使得衬砌外水压力分布更为均匀;衬砌裂缝相对稳定,并且呈现数量少、间距大的分布特点,与衬砌压水
试验结果更为吻合。
关键词:水工隧洞;钢筋混凝土衬砌;水压致裂;内聚单元;有条件联合承载
中图分类号:TV3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00415
1 研究背景
内水压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衬砌受拉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后,微裂纹萌生,洞内压力水流渗入
并 作 用 于 裂 纹 面 , 造 成 裂 纹 端 部 局 部 拉 应 力 增 大 , 进 而 导 致 裂 纹 进 一 步 扩 展 、 贯 通 形 成 宏 观 裂
[2]
缝,即钢筋混凝土衬砌的水压致裂过程 [1] 。诸多学者针对此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工作。杨林德等 基
[3]
于渗透体力,采用负指数公式,分析了衬砌水压致裂过程中的渗流-应力耦合效应。肖明 和 Bian 等 [1,4]
[5]
分别修正未开裂区、开裂区的材料渗透系数,开展了高压岔管衬砌的水压致裂分析研究。苏凯等 和
[6]
Zhou 等 以等效渗透系数表征裂损衬砌透水特性,提出了高压水道的等效耦合算法。Dadashi 等 [7-8] 和
[9] [10]
Wu 等 基于塑性损伤理论,建立了钢筋混凝土衬砌渗流-应力-损伤耦合模型。Zareifard 基于广义
有效应力原理,对衬砌水压致裂过程中的水力耦合效应进行了迭代计算分析。Karakouzian 等 [11] 和
Karami 等 [12] 通过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模拟衬砌混凝土开裂过程,分别探讨了隧洞上覆岩体厚度的影
响以及洞内压力水体瞬变效应的影响。然而,上述研究成果大都采用等效连续模型模拟衬砌裂缝,
将混凝土非连续断裂问题等效连续化,并不能直观反映衬砌裂缝形态、缝内水压力特征等。
近年来,非连续力学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准脆性材料的断裂模拟中。Zhang 等 [13] 通过离散裂缝模型
模拟衬砌裂缝,采用带拉伸截断的 Mohr-Coulomb 准则作为其开裂准则。然而,其计算过程中将混凝
土作为不透水材料处理,忽视了渗流以及缝内水压力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内聚单元模型表现出明
显优势,不仅可以反映材料断裂导致的位移非连续特征,同时可以兼顾裂缝内部的水体流动特性。
胡云进等 [14-15] 将其引入至压力隧洞的研究中,为衬砌水压致裂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基于此,陈
收稿日期:2020-06-11;网络首发时间:2020-12-18
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01217.1729.001.html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9207)
作者简介:周利(1992-),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地下工程研究。E-mail:531940021@qq.com
通讯作者:苏凯(1977-),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水电站压力管道与地下工程研究。E-mail:suker8044@163.com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