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3期
P. 28
图例
湖泊、水库
河道
水利分区界
图 1 太湖流域水系
突出,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176 亿 m ,而 2019 年流域用水总量 338.7 亿 m ,用水总量明显大于
3
3
水资源总量,决定流域治水需面对复杂多样的利益诉求和矛盾,流域防洪、供水、水生态环境等保
障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在古代农业社会时期,太湖流域的水问题主要是洪涝与干旱。在当下
[7]
则转变为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并存交织的综合性水问题 。主要表现为,城镇挤占水
[8]
域发展的意愿比较强烈,流域河湖空间管控压力突出;洪涝灾害发生频繁 ,在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气
[9]
候变化影响下,未来流域洪水风险也将增加 ;全流域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超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
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流域水污染状况依然严重 [10] ,河湖氮磷营养盐水平仍较高,控制太湖蓝藻水
华仍任重道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导致流域防洪与区域排涝矛盾,以及防洪与水资源供给、水环境
改善、水生态保护等需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突出,统筹不同需求的流域综合调度难度大。
面对变化的水问题,流域人民一直在寻求、实践有效的治水方法 [11] 。为保障流域水安全,太
湖流域治水坚持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的理念,已由以工程措施为主发展为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
合 [12] ,由单一的水量调控发展为水量和水质统筹调控,由传统的经验治理、分散治理和末端治理逐
渐转变为流域性的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逐渐实现全流域着手、系统综合施策、水陆统筹兼顾。历
史上太湖水系的演变、前人的治理不断为后续治理奠定基础。在古代,人们进行了海塘、圩田、运
河、堰、闸、埭等水利建设,至明清年代流域已基本构筑了以太湖为中心,湖、荡、漾、溪、港、
溇、浜等组成的湖泊水网水系 [13] ,形成和发展了三江排水格局,以及“上杀、中分、下导”、“洪涝分
治、高低分片”、“治水治田并举”等治水思想 [14-15] ,成为太湖流域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思想的雏形。
新中国成立之后,流域治水继承并发展古人治水思想,开展水库、河道、堤防、海塘等大规模水利
[16]
建设。特别是 1991 年太湖大水以后,11 项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一轮治太) 、21 项流域水环境综
[17]
合治理骨干工程 (二轮治太)相继实施,流域治水从以防洪安全为主转向以保障流域防洪、供水、
水生态、水环境等多目标的安全,逐步构筑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布局(图 2)。在此期间,太湖流域系统
治理和综合治理思想逐步完善形成。太湖流域系统治理遵循流域系统思维,以河湖水系为主线,系
统考虑流域、区域、城市不同层面,山区、平原、圩区不同单元,山水林田湖草不同要素,把治水
与治山、治田、治林、治湖、治草有机结合,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复杂关系,统筹流
域、区域、城市、乡村治理,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实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其中水利工程的合
— 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