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4期
P. 38

3
               0.0026 ~ 0.8334 kg/m 之间;而三峡工程运用后, S ′ 则分布在 0.0 ~ 0.3464 kg/m 之间,水流有效挟沙
                                 3
               力总体上有所减小。从空间尺度上看,三峡工程运用后,有效水流挟沙力沿程递增(S ′                                          <S ′   <
                                                                                               枝城     沙市
               S ′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 S ′ 反映的是水流中有造床作用的床沙质部分的挟沙力,三峡工程的
                 监利
               运用使得河床发生粗化且越靠近大坝粗化程度越高,从而导致冲泻质临界粒径沿程增大,水流中床
               沙质部分挟沙力相应减小。
                    (3)挟沙力公式参数 k 和 m 计算关系的确定。从图 2(b)的点绘结果可看出,数据点的分布并
               非完全符合幂函数关系(直线),其变化趋势总体呈现为斜率变小的曲线。故首先将 S ′ 与 C ′ 取对
               数,并进行数据点平移,变形为 lgS ′ + a 和 lgC ′ + b ,旨在使两个值均大于 0;再在直角坐标系中
               进行拟合,并取最优拟合方式;然后,求拟合曲线的斜率,即为不同水沙综合参数 C ′ 下对应的
               m 值,并进一步得到 k 值;最后,绘制 k、m 与 C ′ 的关系图,并采用不同函数进行分段拟合,取
               最优拟合结果。根据上述方法,即可建立张瑞瑾挟沙力公式中参数 k 和 m 与 C ′ 之间的计算关系。
               此处 a、b 暂取为 5 和 2,首先采用各种函数形式进行拟合,最终以对数拟合为优(图 3),得到的
                                                  )
               关 系 式 为 1gS ′ + 5 = 2.3097 × ln(lg C ′ + 2 + 2.0641 , 并 进 一 步 计 算 得 到 各 水 沙 综 合 参 数 C ′ 对 应 的 k
               和 m 值。


















                              图 3  三峡工程运用前后长江中游水流挟沙力( lgS ′ + 5)与水沙综合参数( lgC ′ + 2)的关系

                   然后将数据点 k、m 与 C ′ 进行分段拟合,使符合度达到最高(图 4),则不同 C ′ 范围内 k、m 的拟
               合曲线可分别表示为:
                                         ì e (-3.395 + 0.194 C ′ )         2     )
                                         ï
                                      k = í                 ( 0 ≤ C ′<0.7,R = 0.98                     (3)
                                         ï         (0.0455C ′ )             2      )
                                         î 0.0445 × e      ( 0.7 ≤ C ′ ≤ 10,R = 0.96
                                        m = 1.1668 × C ′ -0.2890  ( 0 ≤ C ′ ≤ 10,R = 0.93 )            (4)
                                                                           2
                   在长江中游河段,水沙综合参数 C ′ 基本小于 10.0,故获得该范围内 k、m 的取值基本适用。当
                                            [1]
              C ′ >10.0 时,其值可由张瑞瑾等 确定的关系曲线决定(图 1)。由图 4 可知,系数 k 随 C ′ 先减小后增
                                   0.16                                0.0455C ′
                                  (kg/m 3 )  0.12  k = e 2 (-3.395 + 0.194 C ′ )  k = 0.0455 × e
                                                                  2
                                                                 R = 0.96
                                  k/  0.08  R = 0.98
                                   0.04                      (a)k
                                   6.00
                                                      m = 1.1668 × C ′ -0.2890
                                   4.00
                                  m                        2
                                                          R = 0.93
                                   2.00
                                   0.00
                                      0         2         4        6         8        10
                                                              C ′
                                                             (b)m
                                                图 4  k、m 随水沙综合参数 C ′ 的变化过程
                 — 414  —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