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4期
P. 40

在模型计算中,以枝城站日均的流量、含沙量和悬沙级配资料作为上游边界条件;同时采用莲
               花塘站的日均水位过程作为下游边界条件;还需将三口分流的日均流量、含沙量和悬沙级配作为侧
                                                                                            3
               向边界条件。2016 年枝城站最小、最大和平均流量分别为 6950、34 000 和 14 000 m /s,且最小、最
                                                       3
               大和平均含沙量为 0.003、0.147 及 0.016 kg/m ;在莲花塘站,水位在 18.70~32.32 m 之间变化(图 6)。
               另外,采用荆江段 173 个汛后实测固定断面地形和 72 个固定断面的实测床沙级配(施测时间为 2015 年
               10 月)作为初始河床边界条件,其中床沙的中值粒径范围为 0.17 ~ 0.33 mm;其余断面的初始级配由
                                                                                                [21-22]
               这些实测值插值求得。由于在长江中游河段,推移质输沙量仅占悬移质输沙量的 1%~2%                                            ,对河
               床变形的影响很小,故在冲淤计算中未考虑推移质输移的影响。












                                                    图 6  模型计算的水沙边界条件

               4.2  k 和 m 取常数时的计算结果分析             荆江段 2016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模拟得到的各水文或水位

               站流量、水位过程与实测值十分吻合。在沙市站,实测最小、最大和平均流量分别为 6030、28 600
                                                                    3
               和 12 610 m /s,而相应的计算值为 6984、27 921 和 12 802 m /s;在监利站,计算与实测的流量过程也
                         3
               几乎一致,平均流量的相对误差为 3.9%。对于水位变化过程,在枝城、马家店等水文或水位站计算
               与实测水位的平均相对误差在 0 ~ 1%之间。对于泥沙输移计算,经试算后确定当张瑞瑾挟沙力公式
               参数 k=0.05,m=1.55 时,计算得到的 2016 年荆江沙市及监利站含沙量过程与实测过程符合相对较
               好,如图 7 所示。沙市站最小、最大和平均含沙量实测值分别为 0.011、0.328 和 0.036 kg/m ,而相应
                                                                                                 3
               的计算含沙量为 0.020、0.198 和 0.039 kg/m ,且计算与实测含沙量的平均相对误差(MRE)为 49%;而
                                                     3
               在监利站,计算与实测含沙量的平均相对误差(MRE)为 39%。此外,监利站泥沙输移情况较为特
               殊。2016 年枝城、沙市及监利站水位过程线的形状基本一致;而对于含沙量,枝城站的含沙量过程
               线呈现枯水期小,汛期陡增的双峰形状(图 6),通常情况下,沙市及监利站的含沙量过程应与枝城站
               含沙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但 2016 年监利站的含沙量在枯水期仍较大,且波动剧烈。这是由于监利站
               的水力泥沙条件受洞庭湖出流顶托的影响显著,含沙量变化较为复杂,故含沙量过程的模拟精度相
               对较低(图 7(b))。


















                                    图 7  2016 年荆江段典型断面含沙量计算与实测过程对比(k 和 m 取常数)
               4.3  k 和 m 由公式确定时的计算结果分析               此 处 将 挟 沙 力 公 式 的 参 数 计 算 式 , 嵌 入 到 了 一 维 水 沙
               数 学 模 型 中 , 使 模 型 能 根 据 各 时 刻 计 算 得 到 的 综 合 水 沙 参 数 C' , 来 确 定 参 数 k 和 m, 从 而 求
               得 各 时 刻 的 水 流 挟 沙 力 。 在 此 基 础 上 , 重 新 模 拟 了 2016 年 荆 江 段 的 水 沙 输 移 过 程 。 可 知 , 沙
               市 和 监 利 站 计 算 与 实 测 流 量 的 平 均 相 对 误 差 范 围 为 3% ~ 4% ; 而 枝 城 、 沙 市 及 监 利 站 计 算 与

                 — 416  —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