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4期
P. 62

3  新安江模型的未来展望


                   通过几个重要方面回顾新安江模型相关研究,不难看出经过广泛的应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
               例,经验和知识,为新安江模型的新的发展和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水文模型从根本上来说是水文规律认知的数理表现。没有正确的认知,就没有正确的水文模
               型。毫无疑问,水文规律研究是正确认知的根本。从水文现象的观察、观测、分析到抽象化,模型
               化,再到模型的应用和检验是一个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过程。新资讯,如数字地理信息、遥测遥
               感资料,新技术都会提供新的视角和视野,允许我们更深入理解水文规律,最后反映到认知和模型
               中去。
                   水文规律研究当然也应该包括相关领域。举例来说,流域产沙                             [63-64] 及化学物质输移    [65] 就和地表径
               流的产流机制有密切关系;流域内生态环境                     [66] 也与湿润状况、植被和土壤等息息相关。在这些领域
               的应用可以给水文模型提出新的需求,而来自相关领域的信息可以间接或直接地检验水文模型的合
               理性。受条件限制,水文学家经常仅能用流量的拟合程度来判断模型的优劣。流量以外的检验手段
               因此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从模型运用的角度来看,与其他现代水文模型相同,新安江模型有十多个参数而且相互影响,
               即使是水文工作者参数率定也非易事。依靠高速计算机和全局优化算法盲目优选参数也很难保证结
               果的最优性。如何正确高效率定参数就成为模型应用的一个门槛。无论是参数人工调试还是自动率
               定,理解参数空间的结构都是必不可少的。赵人俊等的方案                            [42] 和 Li 和 Lu 提出的多步优化方案       [44] 都符
                       [52]
               合 Lu 和 Li  提出的“降维缩容”模型优化战略。通过设计不同的目标函数进行全局敏感度分析可以从
               不同角度分析参数空间结构,据此提出有效的参数率定方案应该是有效的途径。
                   另一方面,深化模型参数规律研究,减少需率定参数也是应该努力的方向。利用各种水文、气
               候、地理和地质等方面的数据、信息、知识、规律和法则,从模型物理概念出发理论上推估模型参
               数值或参数间关系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收集模型参数,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大数据,分析其区域规
               律,也是很有价值的工作。中国幅员广阔,覆盖了多个气候区,这些规律性不但适用于国内,应该
               可以适用于国外类似地区。可为缺资料或无资料流域的模型应用创造条件。
                   模型研发的最终目的就是效果良好且使用方便的模型。作为一个尝试,笔者开发了一个网页版
               新安江模型,用户只需注册,上传数据,就可以开始使用模型。一般在十几分钟内可以完成。不需
               要学习操作系统,不需要编程,大大降低了新安江模型使用的门槛。只要输入参数值,就可以执行
               模型。通过图示模拟结果和标示各种数值指标,使模型参数人工调试更为顺畅。作为参数率定支持
               功能,可估算部分参数值,推荐用户试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网页版新安江模型是一个反映和
               测试最新研究成果的一个平台。
                   在模型推广方面,目前还看不到一个官方渠道发布模型的软件、网页和各种说明书的官方版
               本。要在国外推广,英文说明书必不可少。除了说明书,设计一个好的新安江模型课件也会帮助新
               安江模型走进各个学校的课堂。一方面可以加强模型程序的中央控制,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模型公
               信力。同时减轻用户升级模型的负担。另外,学术界的模型应用已经越来越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
               传统的洪水预报及水资源管理。迄今为止,已有很多水文研究人员做了各方面的工作。应该有一个
               平台把他们的成果整合到模型中去,形成一个能覆盖很多与水有关的应用领域的综合性模型。


               参   考   文   献:



                [ 1 ] 赵人俊 . 流域水文模拟:新安江模型与陕北模型[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 .
                [ 2 ] 赵人俊,庄一鴒 . 降雨径流关系的区域规律[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3(S2):55-70 .
                [ 3 ] 丁洁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科技成果选集》和《中国高等学校重大科技成果与研究进展》正式出版——河

                 — 438  —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