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5期
P. 44

水      利      学      报

                 2021 年 5 月                         SHUILI    XUEBAO                        第 52 卷  第 5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1)05-0546-10

                                           鄱阳湖单退圩实践与思考



                                       雷 声 ,张秀平 ,袁晓峰 ,黄 萍 ,孙东亚                    3
                                                                2
                                                                         1
                                                      1
                                             1
                         (1.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9;2. 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29;
                                             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
                 摘要:单退圩是 1998 年洪水之后国家整治江湖的有力措施之一,已成为鄱阳湖防洪体系的一部分。2020 年,鄱
                 阳湖发生超历史记录洪水,单退圩首次大范围运用。通过回顾设立背景,分析本轮洪水的基本特点和运用实践过
                 程,总结了单退圩取得的防洪成效,同时也揭示出单退圩存在法律地位不清、管理制度不明、未建立运用补偿机
                 制、圩堤设置需优化、蓄排难度较大等问题。下一步应进一步调整圩堤范围,并优化运用方案,确保洪水蓄得
                 进、排得出,探索平原蓄洪库建设,实现洪水资源化,补齐鄱阳湖应对超标准洪水短板。
                 关键词:鄱阳湖;单退圩;洪水
                 中图分类号:TV87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00862

                   为减缓“人争水地,水致人灾”现象,1998 年特大洪灾之后,国家在长江中下游启动“平垸行洪、
                            [1]
               退田还湖”工程 。江西省采取“单退”和“双退”两种圩堤退田还湖方式:单退圩堤低水种养、高水行
                                                                         [2]
               洪,退人不退田;双退圩堤自然还湖为滩涂或水域,退人又退田 。由于双退圩已退为天然湖区,问
               题相对简化,而单退圩的管理和运用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至今,国内仅有少数学者开展单退
               圩垸的研究,公开发表的论文主要集中于 2003—2009 年间,多为鄱阳湖单退圩研究。闵骞等                                      [3-4] 对单
               退圩防洪减灾关注较多,重点分析了蓄洪调度、调控能力、圩堤养护、安全建设和运用补偿等问
                         [5]
               题;傅春等 研究了鄱阳湖单退圩的防洪优化调度。2020 年鄱阳湖遭遇超历史记录洪水,大量单退
               圩首次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不少短板,下一步如何明确单退圩定位、完善管理制
               度有必要深入研究。


               1  概况

               1.1  设立背景      长江中下游沿江滨湖区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为了缓解

               农田紧缺与粮食需求增加的矛盾,洲滩筑堤围垦活动渐多。鄱阳湖、洞庭湖区围湖造田始于汉唐、
               兴于明清、盛于解放初期,尤其是 1950—1970 年代,长江中下游被围垦的湖泊超过三分之一,总面
               积达 1.3 万 km 以上  [6-7] 。
                           2
                   区域水患灾害次数的增加, 一般是和人类开发进程同步的。据统计,唐初至清末,长江流域
                                            [8]
               1300 年间发生较大水灾 220 多次 ;而近 70 年来,仅鄱阳湖区发生较大洪水 20 余次,长江中下游
                                                                                                [9]
               1954 年、1998 年发生的流域性特大洪水,造成滨湖大量圩堤溃决、人员受淹,损失惨重 。特别是
               1998 年洪水,长江流域降雨量和干流主要水文站洪量均小于 1954 年,但中下游控制站点水位普遍高
               于 1954 年,如湖口站 1954 和 1998 年最高水位分别为 21.68 和 22.59 m(吴淞,下同),过度围垦和筑堤



                  收稿日期:2020-10-21;网络首发时间:2021-03-30
                                /
                  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10329.0837.001.html
                  基金项目:江西省水利科技项目(201820YBKT14,201821ZDKT10)
                  作者简介:雷声(1976-),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旱灾害防治研究。E-mail:20336177@qq.com
                 — 546  —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