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5期
P. 83
F b F b F b F b
F s F s
(a) 库水上升阶段渗流力和浮力作用示意 (b) 库水下降阶段渗流力和浮力作用示意
图 11 木鱼包滑坡地质力学模型
5 滑坡变形机理与变形趋势
5.1 木鱼包滑坡变形机理 如图 11 所示,由于木鱼包滑坡中后部岩层倾角与坡角相近,在重力作用
下,顺层段滑体沿滑带向下挤压变形,构成了滑坡的主要促滑段。滑坡前缘岩层从中倾逐渐变平缓
再过渡至弯曲反翘,相对平缓的滑动面坡度和较大的滑体厚度,在自重作用下趋于稳定构成了滑坡
的主要抗滑段。因此,在靠椅形岸坡形态的控制作用和重力、库水等因素的驱动作用下,促滑段不
断挤压抗滑段滑坡向临空面发生推移式蠕滑变形。
作用在斜坡单元上的水动力作用可以等效表示为渗流力(F)和浮力(F )。渗流力(F)表示水流通
s
b
s
过空隙的摩擦阻力,与水力梯度成正比,并作用于水流方向,渗流力(F)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称为动
s
水压力效应 [19] ;浮力(F )则可改变滑体的有效重量,从而增加或减小滑坡的下滑力,对滑坡稳定性
b
的影响称之为浮托减重效应 [20] 。
库水位上升阶段,库水浮力的增长滞后于动水压力,有利于滑坡稳定而减缓滑动变形,库水
位上升初期保持着较低形变速率。此后,库水入渗导致地下水位进一步抬升,坡体内外水头差的
减小,涉水滑体内动水压力和浮力此消彼长,前部滑体阻滑力随库水位升高明显下降,滑坡变形
速率逐渐提升,在位于最高水位时到达形变速率最大。当库水位在高水位轻微下降,致使滑体前
部自重减轻而削弱其抗滑力,同期的动水压力转向坡外。在此叠加作用下,中后部滑体推挤前部
滑坡出现加速变形,滑坡在此时段内位移明显增长。当库水位逐渐缓降至 145 m,库水浮力随库
水位降低而减小,向坡外的渗流力亦随滑坡内外的水头差减小而降低,滑坡在此期间稳定性逐渐
恢复。
月滑坡事件数量
库水位/m
日期(年月)
图 12 三峡库区蓄水试验水位波动与滑坡复活频率的相关性
5.2 木鱼包滑坡变形趋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水库诱发滑坡在初始阶段表现出严重变形,在
[2]
经历多年的变形后,滑坡的变形量逐渐减小甚至停止,逐渐达到变形的自适应 [21-24] 。李永康 对三峡
库 区 滑 坡 变 形 数 量 与 复 活 滑 坡 频 率 之 间 的 关 系 进 行 了 统 计 分 析(图 12), 在 试 验 性 蓄 水 的 前 三 年
— 5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