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5期
P. 84

(2003—2005 年)三峡库区复活滑坡的频率达到了顶峰;然后在库水周期性的升降作用下,复活滑坡
               的频率呈下降趋势。许多学者              [23-24] 指出,三峡水库受库水升降复活的滑坡,其变形主要集中在蓄水初
               期,蓄水后期活动频率和变形程度逐渐降低。
                   已有研究表明,经历过大变形后的滑带土,在后来的稳定过程中沿滑面相互粘结、嵌合,形成
               与新环境相适应的结构,滑带土的抗剪强度会有一定的恢复阶段,有助于减缓滑坡变形                                          [25] 。离心模
               型试验过程中,也表现出在明显的竖向固结和压实过程,导致土体密实度增加,抗滑能力增强,持
               续滑动变得困难。此外,在库水反复循环升降过程中,部分细粒颗粒物质被带走使得渗流通道进一
               步畅通,坡体渗透系数增强             [26] ,滑坡体内地下水位对库水位的响应逐渐加快,使得动水压力效应得
               以减弱。如图 5 所示,木鱼包滑坡的年累积位移量正在逐年减小。在离心机模拟试验过程中,多次库
               水升降循环中滑坡位移速率也表现渐次降低的特征。受多年库水升降作用影响,木鱼包滑坡的变形
               响应表现出自调节自适应性,变形响应逐渐减弱,产生大规模滑动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加强三峡
               库水涉水滑坡自调节自适应变形响应规律和机理的认识,对于科学灵活调节库水升降速率,发挥三
               峡库区综合效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6  结论


                   针对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利用长达 12 年 GNSS 位移监测数据,分析了其在库水升降作用下变
               形规律,进行了不同库水升降速率下的离心模型试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木鱼包滑坡滑面中后部倾角为 20° ~ 26°,长约 1100 m,起到对整个滑坡的驱动作用,为阻滑
               段;前部长 280~300 m,近水平甚至部分地方反倾,对坡体起到了较明显的阻滑作用,为阻滑段。
               在重力和库水等因素作用下,促滑段不断挤压抗滑段滑坡向临空面发生推移式蠕滑变形。
                  (2)木鱼包滑坡位移监测数据表明,滑坡变形主要受库水位高程和升降速率影响,降雨对滑坡
               的变形影响有限。165 ~ 175 m 水位时,较高的库水上升速率才能造成月累计位移量大于 30 mm 的滑
               坡变形事件,而较低的库水下降速率则能造成大量月累计位移量大于 30 mm 的滑坡变形事件。145
               ~ 165 m 水位时,滑坡对库水升降速率的变形响应降低,滑坡月累计变形量基本处于 30 mm 以下。
                  (3)木鱼包滑坡离心机模型试验表明,库水升降过程中滑坡的变形与库水浮力、动水压力有
               关。库水升降速率较小时,坡体内部的水位与库水位变动基本同步,坡体内外水头差很小,库水
               浮托力控制滑坡的变形。在库水升降速率提升后,坡体内部的水位变动出现滞后,坡体内外水头
               差增大导致动水压力增强,促使滑坡在库水抬升阶段的变形减弱,而在库水下降阶段的变形得到
               加强。
                  (4)综合分析表明,木鱼包滑坡的变形响应表现出自调节自适应性,首次蓄水对滑坡稳定性影响
               最为显著,后续的周期性库水升降过程中,滑坡对库水变动响应的敏感性有所减弱。加强库区涉水
               滑坡自调节自适应变形响应规律和机理的认识,以便科学灵活调节库水升降速率,进而提水库综合
               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 1 ] 周 建 中 ,李 纯 龙 ,陈 芳 ,等 . 面 向 航 运 和 发 电 的 三 峡 梯 级 汛 期 综 合 运 用[J]. 水 利 学 报 ,2017,48(1):

                       31-40 .
                [ 2 ] 李永康 . 三峡库区滑坡复活变形对库水位变动响应与成因机制研究[D]. 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8 .
                [ 3 ] 李 长 冬 ,龙 晶 晶 ,姜 茜 慧 ,等 . 水 库 滑 坡 成 因 机 制 研 究 进 展 与 展 望[J]. 地 质 科 技 通 报 ,2020,39(1):
                       67-77 .
                [ 4 ] 张永双,刘筱怡,姚鑫 . 基于 InSAR 技术的古滑坡复活早期识别方法研究——以大渡河流域为例[J]. 水利
                       学报,2020,51(5):545-555 .


                 — 586  —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