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2021年第52卷第8期
P. 44
20
18
16
贡献度百分比/% 12
14
10
6 8
4
2
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年份
图 3 黄河流域生态-人类社会耦合系统质量综合评价关键指标贡献程度
养、集约节约水资源利用,保障河道生态基流,维持河流生态功能。
新发展阶段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应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
功能完整性和健康状态出发,保障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物种多样性,提高生境质量。坚持顺
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路线,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系统工程、下游滩区综合提升和生态廊
道建设工程、保护和修复重要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
总体来讲,相对权重较大的 4 个指标分别来自 3 个不同的子系统,也就代表了各子系统的相对权
重分布,同时,此结果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本研究中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对各个子系统的划分具
有科学性,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反映子系统之间以及与流域巨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本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从系统性、整体性角度出发,利用熵权和耗散结构对河流-生态
环境-社会经济耦合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复杂系统的演变规律和内部指标体系间互反馈机制,首
次提出表征流域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估指数 BDI 及其理论方法,为评估流域发展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发现:(1)1980—2019 年,BDI 的均值为 58.5 分,最低值为 1996 年的 50.5 分,最高值为 2019 年
的 66.6 分,总体演变规律为先降低后升高,呈现震荡式向好趋势,与黄河流域发生的若干重大事件
关联性较大,存在数值和时间上的响应关系;(2)复杂系统各项指标的熵权存在随时间序列的动态变
化,根据 1980—2019 年分析结果,人均 GDP、总冲淤量(黄河下游)、重要断面生态基流保证率、生
境质量指数为影响系统的关键因素;(3)从系统状态(耗散结构理论)研究,1980—2019 年系统耗散结
构指标 lndex 均小于 0,表明黄河流域河流-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耦合系统的活跃度较低,但整体呈现
Ds
震荡式上升趋势,整体趋势与达到耗散结构的临界条件逐渐接近。
5.2 讨论 本研究基于系统思维,深入解读“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为
开展流域保护治理工作、进行流域发展质量综合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计算模型,对实施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将为后续国家和沿黄省区统筹考虑、综合
施策提供科学依据:(1)流域的人均 GDP 成为过去 40 年影响 BDI 的关键因素,证明人类影响在黄河流
域巨系统发展演变过程中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流域高质量发展必须合理、科学地处理人与自然相
互影响的关系,统筹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为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人水和谐发展。(2)总
冲淤量(黄河下游)是制约 BDI 的敏感因素,水沙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黄河治理中的“牛鼻子”,维持中
水河槽行洪输沙功能,保障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安全是黄河保护治理的重大课题。(3)在流域生态保
护治理中,生态基流保证率和生境质量指数是两个关键因素。新发展阶段要秉承创新、协调、绿
— 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