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2021年第52卷第9期
P. 73

表 9  各年型不同地下水埋深区域的优化灌溉制度
                    年型        区域       风险态度          综合效用值          灌水定额/mm        次数         产量/(t/hm )
                                                                                                     2
                                       A(W)>0          1.632           195           7          8.329
                              Ⅰ区       A(W)=0          1.555           195           7          8.329
                   平水年                 A(W)<0          1.632           145           5          8.287
                   (P=50%)             A(W)>0          1.668           215           7          8.308
                              Ⅱ区       A(W)=0          1.529           205           7          8.308
                                       A(W)<0          1.568           170           6          8.154
                                       A(W)>0          1.398           275           9          8.305
                              Ⅰ区       A(W)=0          1.402           230           9          8.305
                   枯水年                 A(W)<0          1.496           215           7          8.112
                   (P=85%)             A(W)>0          1.596           285           9          8.286
                              Ⅱ区       A(W)=0          1.502           285           9          8.286
                                       A(W)<0          1.395           250           8          8.016
               著。通过灌溉措施可以缓解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导致的水稻水分亏缺,因此松嫩平原水稻分区灌溉模
               式具有较大灌水增产潜力,优化后的水稻灌溉制度能实现增产目标。相比传统淹灌                                         [37] ,优化后的灌
               溉制度考虑了稻田地下水的补给作用与田间深层渗漏的影响,平水年平均节水 22%以上,枯水年平均
               节水 30%以上,在浅埋区(Ⅰ区)节水效果更显著,可节水 37.6%以上。相较于灌区现行灌溉制度                                        [37] ,
                                                                              [1]
               平水年可节水 15%左右,枯水年可达 20%。松嫩平原当前种植结构下 ,采用优化后的水稻灌溉制度
               至少可节水 8.3 亿 m ,减少地下水开采量 12%以上。因此,考虑稻田地下水埋深进行分区优化后的水
                                3
               稻灌溉制度,在稳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节水控采效果,能有效缓解地下水超采现象,为当地河湖湿
               地生态系统安全提供保障。


               6  结论


                  (1)通过 2017—2019 年松嫩平原北部和平灌区降雨-地下水-产量监测试验与统计分析,揭示了灌
               区地下水时空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稻田动态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水稻灌溉制度分区优化方法,采
               用 K-Means 算法与空间叠加分析方法,确定了和平灌区稻田地下水埋深的分区界限为 1.5 m。
                  (2)采用贝叶斯模式平均(BMA)方法融合 AquaCrop、Jensen 模型产量模拟系列,提高了动态地下
               水埋深条件下的产量模拟精度,BMA 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超过 0.95。通过模拟不同水量
               分配情景,揭示了各典型年分区灌溉的水稻产量-灌水量差异性响应规律与灌溉增产潜力,为分区灌
               溉制度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3)为提高灌溉制度优化结果的合理性,构建了基于区间二型模糊集理论的灌溉制度模糊风险决
               策模型,引入风险偏好因子刻画决策者的风险态度,提出了适合不同决策者的灌域分区灌溉模式,
               该模式能够减少稻田灌水量 15% ~ 37.6%,减少地下水开采量 12%以上。
                  (4)由于地下水埋深时空差异性大,点尺度历史地下水埋深数据存在局限性,地下水埋深分区结
               果的有效性受到挑战,因此构建区域地下水埋深实时模拟、预测模型,提高分区结果的有效性,获
               得更合理的水稻分区灌溉制度,是未来需要完善的重要内容。


               参   考   文   献:


                [ 1 ] 许迪,李益农,龚时宏,等 . 气候变化对农业水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19,35
                       (14):79-89 .
                [ 2 ] 黄志刚,王小立,肖烨,等 . 气候变化对松嫩平原水稻灌溉需水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5,26
                       (1):260-268 .
                                                                                              — 1079  —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