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1期
P. 29
力分别选配牛腿和立柱的受力纵筋和箍筋。
图 14 立柱埋深计算简图 图 15 竖向预应力锚杆计算简图
3.2.4 竖向预应力锚杆计算
(1)内力计算。竖向预应力锚杆受力如图 15 所示。对于锚固在完整硬质基岩中的锚杆,因岩层的
强度一般大于砂浆的强度,即岩层与孔壁砂浆的摩阻力一般大于砂浆对锚杆的握裹应力,抗拔力取
决于砂浆对锚杆的平均握裹应力。
F = πdL u (29)
e
w
式中: F 为锚杆的极限抗拔力,kN ;d 为锚杆直径, m ; L 为锚固段长度, m ; u 砂浆对于钢筋的
e
w
平均握裹应力, kPa 。
而对于锚固在风化岩层和土层中的锚杆,孔壁对砂浆的摩阻力一般低于砂浆对锚杆的平均握裹
应力,抗拔力取决于锚固段周边砂浆与孔壁的平均抗剪强度。
F = πDL τ (30)
w
e
式中: D 为锚杆钻孔直径, m ; τ 为锚固段周边砂浆与孔壁的平均抗剪强度, kPa 。
(2)截面设计。求得抗拔力 F 后,按规范 [20] 要求,计算预应力锚杆截面面积、锚固段长度和自
w
由段长度。
3.2.5 基础梁计算
(1)内力计算。基础梁与立柱现浇,故将其简化为两端固接的三次超静定梁,如图 16 所示。 F l
为竖向预应力锚杆施加的预应力。
图 16 基础梁计算简图
将右端支座取掉,取基本结构为悬臂梁,则基础梁基本方程为:
Δ
X
[ ] δ [ ] +{ } = 0 (31)
P
-- --
-
-
-
-
ij å
δ = M i M j ds (32)
E I
-
-
-- 3 3
M i M
Δ iP å P ds (33)
=
E I
3 3
-2 4
式中: E 为基础梁弹性模量, N∙mm ; I 为 基础梁转动惯量, cm 。
3 3
由基本方程求出多余未知力 X 后,利用叠加原理便可求出基础梁内力。
i
(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F ≤ 1.35β β f A (34)
l c l c ln
式中: β 为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 β 为混凝土局部受压时的强度提高系数, f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
c
c
l
2
-2
强度设计值, N∙mm ; A 为混凝土局部受压净面积, mm 。
ln
— 12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