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1期
P. 40

振次 N(次)                                 振次 N(次)
                                      (a)                                    (b)







                                     振次 N(次)                               振次 N(次)
                                      (c)                                   (d)
                                                  图 2  典型动三轴时程加载曲线

















                                       振次 N(次)                                 振次 N(次)
                       图 3  单纯循环球应力下累积孔压比-振次关系曲线                图 4  单纯循环球应力下累积塑性应变-振次关系曲线

               别稳定在 0.13、0.17。可见,围压的增大减缓了累积孔压的发展速度,但促进了孔压稳定值的增长。
               结合图 4 可知,累积塑性应变的发展与对应的累积孔压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累积塑性应变的发展
               也经历了两个阶段,当累积塑性应变快速发展时,累积孔压也在快速增长;当累积塑性应变逐步趋
               于稳定时,对应的累积孔压也同步趋于稳定。当σ 为 2 MPa 时,累积塑性应变均不超过 0.3%,而σ
                                                             3                                            3
               为 1.0、1.5 MPa 时,其累积塑性应变分别为 1%、0.47%。可见,围压越大,对尾粉砂的变形的约束能
               力就越强。总的来说,在单纯球应力循环作用下,会引起试样发生轴向塑性应变和累积孔压,但这
               个过程需要经过上千次循环振动的累积,产生的孔压和应变均不足以使试样发生破坏。
                   由图 5 可知,在高应力条件下,由于偏应力的循环作用,累积孔压发展速度比在同等循环球应力
               幅值影响更加迅速,与低应力作用                 [17] 相比,孔压的阶段性发展更加明显。从试验结果也可以看出,
               q  ampl =0.3 MPa 与 q ampl =0.45 MPa 累积孔压曲线之间差距较大,这可能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尾粉砂存在
               门槛循环偏应力比        [21] 有关,当超过这个阀值时,会加速试样的破坏,对于这种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撰



















                                    振次 N(次)                                    振次 N(次)
                    图 5  单纯循环偏应力下累积孔压比-振次关系曲线                     图 6  单纯循环偏应力下累积塑性应变-振次关系曲线
                 — 1298  —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