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1期
P. 44
-9 ) q ampl
v 2 = 15.54 + 111045.76 × (2.27 × 10
) q ampl
h 1 = 2.248 - 7.631 × (0.016
-8 ) q ampl
v 1 = 7.64 + 16092.97 × (9.78 × 10
偏应力幅值 偏应力幅值
(a) v 1、v 2 (b) h 1
) q ampl
h 2 = 0.116 - 0.209 × (0.014 ampl
P = 0.419 + 0.598q
偏应力幅值
偏应力幅值
(d) p
(c) h 2
图 10 各参数与循环偏应力幅值关系
振次 N(次)
图 11 循环球-偏应力耦合作用下累积孔压比拟合关系
号为 3-7、3-8、3-9、3-10 的累积孔压进行拟合(见图 11)。各修正系数关系见图 12,发现参数均具
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度达到 0.9 以上。
u 0.6582α P 1 - 0.6582α P
= + (9)
σ 3 (32.92α v1 - N )0.7884α h1 (54.258α v2 - N )0.0781α h2
1 + 10 1 + 10
4.2 模型的验证 为验证建立的高应力条件下累积孔压耦合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拟将试样编号为
3-3、3-4、3-5、3-6 的累积孔压实测值与模型的预测值进行对比,如图 13 所示。对比发现,在高应
力条件下,模型预测值与累积孔压的实际测量值较为吻合,可以证明本文提出的在高应力条件下循
环球应力与循环偏应力耦合作用的累积孔压经验增长模型的合理性。但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仅讨
论了在 2 MPa 固结围压下的累积孔压模型的合理性,对于高应力条件下,不同初始固结围压对模型的
适用性另撰文讨论。
— 1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