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2022年第53卷第1期
P. 20
是否按照其发电调度规则调度,“电调优先”即为优先考虑发电调度要求,之后再按照调度线规则控
制供水,“水调优先”即为按照供水调度后考虑发电规则调度。
3.2 上层模拟:流域水量综合调控 以水资源综合规划评价的 1956—2000 年月系列地表水资源量作
为上层模拟的入流输入,以评价的地下水可开采量作为计算单元地下水利用控制条件输入。采用上
层调控模型开展全流域层面水量配置,按照月过程模拟计算,得出不同方案下松花江流域的供需平
衡状况,结果如表 2 所示。其中,城镇生态主要为城市环境用水,农村生态主要为农村的生态防护
林建设、水土保持用水以及部分重点湿地补水。
3
表 2 流域河道外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表 (单位:亿 m )
总供水 缺水
方案 总需水
合计 城镇生活 农村生活 工业 农业 城镇环境 农村环境 总计
B 417.15 401.26 19.33 6.72 84.60 284.45 2.28 3.87 15.89
PD 459.86 448.04 23.56 6.56 94.51 315.27 2.83 5.30 11.83
ED 371.29 365.71 17.33 6.06 73.24 263.45 2.06 3.56 5.58
PE 415.52 409.43 21.25 5.93 85.74 288.48 2.55 5.48 6.09
EE 376.80 373.72 17.48 6.06 77.84 266.55 2.06 3.73 3.08
C 411.97 403.94 21.15 5.93 82.88 286.06 2.55 5.37 8.03
从结果可以看出,现状基本方案流域缺水量约 16 亿 m ,缺水率接近 4%。经济发展优先的方案
3
PD 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求并实施规划工程建设,允许地下水保持现状水平开采,未来的缺水接近 12
亿 m 。在此基础上考虑生态保护要求得出发展均衡方案 PE,适当降低经济增速,加强节水并控制地
3
下水开采,同时考虑规划水利工程及引调水工程建设,未来缺水降低至 6.09 亿 m 。严格控制经济发
3
展且不考虑水利工程及引调水工程建设的生态优先方案 ED 缺水为 5.58 亿 m ,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区域
3
适当考虑经济发展需求,增加水源开发后的生态均衡方案 EE 缺水降低至 3 亿 m 。进一步融合 PE 和
3
EE 两个均衡方案,针对生态达标状况较差的区域选用 EE 方案需水,生态达标较好的区域选择 PE 方
案需水,对河道外需水增量较大的区域强化水源工程开发措施,形成 C 方案,全流域缺水量为 8 亿 m 。
3
缺水主要存在于嫩江流域的农业灌溉用水,说明随着未来灌溉面积的进一步发展,嫩江流域供水压
力较为明显,需要强化相应的调控措施。
6 个方案的供水结构如表 3 所示,选择对下游生态断面具有较大影响的 10 座大型水库,其最小生
态流量目标和不同方案设置下水库下泄水量如表 4 所示。结果表明,通过调控增加非常规水源利用、
控制地下水开采,可以实现供水结构的优化,减少河道水源取用,增加河道径流总量并适当调节年
内过程。
3
表 3 流域供水水源结构 (单位:亿 m )
供水总和
地表水供水量 地下水供水量
方案 其他水源 合计
本地 本地 浅层 深层
地表总计 工程节点 外调水 地下总计 供水
引提水 河网水 地下水 地下水
B 277.01 75.23 63.47 138.31 0.00 116.19 116.19 0.00 4.59 397.78
PD 325.67 73.26 61.54 190.87 0.00 114.42 114.42 0.00 7.94 448.04
ED 270.05 68.17 54.79 145.89 1.20 89.48 89.48 0.00 6.36 365.90
PE 298.34 72.20 60.56 165.58 0.00 104.73 104.73 0.00 6.36 409.43
EE 281.30 69.05 56.33 154.72 1.20 85.78 85.78 0.00 6.64 373.72
C 287.76 71.04 59.38 156.14 1.20 110.11 110.11 0.00 6.19 404.06
注:地表水中的工程节点供水是指系统概化中单列的大型工程(38个大型水库、10个大型引水工程和 3个大型提水工程)的供水量,本
地引提水是指其他未概化的中小型引提水工程供水量,本地河网水是指其他未概化的中小型蓄水工程以及塘坝等工程供水量。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