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2022年第53卷第2期
P. 115
3
3
而渠顶较远,迁移水较少,迁移水结冰量较少。冻深最大之时,渠底的含冰率最大达到了 0.3 m /m 以
上,总含水率达到 0.7 m /m 以上,已远大于土体孔隙率,而渠坡和渠顶的含冰率也达到了 0.2 m /m 以
3
3
3
3
3
3
上,总含水率达到 0.45 m /m 以上,这会导致渠道产生严重的冻胀变形。对比图 9 的两张图可以发现,
是否存在排水结构导致含冰率有较大的差异。由于卵砾石护底的渠道可以有效地将两侧渠坡的地下
水排入渠道,降低了地下水位,而全断面渠道的水分不能排出导致其聚集在两侧,从而使得卵砾石
护底渠道的含冰率较全断面渠道有明显的降低,降低值达到 0.15 ~ 0.2 m /m ,最大降低率约为 30%。
3
3
(a)形式一/形式二 (b)形式三
3
3
图 8 1 月 20 日总含水率分布(单位:m /m )
(a)形式一/形式二 (b)形式三
3
3
图 9 1 月 20 日含冰率分布(单位:m /m )
5.3 变形场计算结果与分析 由于混凝土衬砌的破坏主要发生在冻结期,故本文侧重讨论冻结期的
受力变形规律。
5.3.1 渠道衬砌冻胀量变形分析 选取三种形式渠道不同时刻右侧衬砌结构的法向冻胀变形量沿渠
周的分布情况,如图 10 所示,虚线为渠坡和渠底的分界,左侧渠底,右侧渠坡。由图 10 可知,渠道
的冻胀量在冻结期随时间逐渐增大;渠道冻胀量在 1 月 20 日达到最大,这与该时刻的含冰率最大相
对应;之后,气温回升,渠基土开始融化,冻胀量开始降低。从冻胀量分布情况可知,弧脚梯形渠
道衬砌因基土的冻胀作用,呈现渠底向上隆起,两侧坡板向渠中凸起,整体有一定上抬的变形趋
势。其中在渠底处的冻胀量最大,渠顶的冻胀量最小。这与渠道含冰率的分布规律一致。
图 10 渠道法向冻胀量分布
— 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