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2022年第53卷第2期
P. 121
水 利 学 报
2022 年 2 月 SHUILI XUEBAO 第 53 卷 第 2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2)02-0243-10
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流域生态水文分区研究
刘延国 ,邹 强 ,逯亚峰 ,李景吉 ,肖鹏飞 4
1
3
2
2
(1. 西南科技大学 国家遥感中心绵阳科技城分部,四川 绵阳 621010;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3. 成都理工大学 生态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4. 四川省国土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生态水文分区是流域生态保护和水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流域是生态水文分区研究
的典型区域之一。基于生态-水文互馈机制,以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典型流域大渡河为例,从地形地貌、气候
特征、生态因子和人类活动 4 个方面选取 12 个指标构建生态水文分区评价体系,综合反映地形急变流域水文-土
壤-气候-生态系统全链条,量化流域生态水文指数,由 SWAT 模型提取的小流域尺度,刻画区域生态水文分区格
局;通过生态水文分区与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叠置分析,为流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科学布
局及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生态水文指数值及 384 个小流域,共划定少水生态区、平水生态区及丰水生态
区 3 种类型区,划定结果与土地利用格局、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红线分布有较好的契合度。
关键词:生态水文分区;地形急变流域;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青藏高原东缘
中图分类号:P3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10697
1 研究背景
生态水文分区是在流域生态水文系统客观认识的基础上,以流域自然生态水文系统的相似性和
差异性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水文系统的干扰规律作为划分依据,应用生态水文学与陆地
生态系统科学,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生态水文空间单元的划分 [1-3] 。流域生态水
文分区不仅是区域资源开发、灾害预防的重要依据,也是流域生态水文系统科学调控的基础,不但
为国土空间规划中“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水资源利用与承载力研究提供借
鉴,也为新时期我国新型水环境管理单元提供模式参考。生态水文分区的理论与方法经历了从概念
内涵与外沿的借鉴辨析到不同空间尺度的类型划分实践,指标体系从单一到多系统综合并逐渐发展
和完善的过程 [4-7] 。立足概念阐释,综合借鉴生态分区 [8-9] 、水文分区 [10] 、水资源分区和水功能区划等
分区理论 [3,11] ,基于全国尺度,从不同级别流域角度构建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和人类经济活动等
方面指标体系,以大尺度数据统计与聚类划定生态水文分区 [12-14] ;流域尺度,多以指标选取及体系构
建作为切入点进行水文分区格局划定,初步量化滇池流域、南水北调受水区等区域的生态水文分区
格局 [15-16] 。随着概念界定及分区方法逐渐趋于明晰,耦合生态水文分区与陆地-水生态系统以海河
流域为例进行分区实践,为流域水资源空间调配与合理利用、产业结构布局与区域协调提供科学
依据 [17] ;通过构建西北“水三线”建设的空间格局与水资源配置方略,为区域“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水
资源保障 [18] ;通过耦合水循环与生态演变作用机理,构建基于生态水文阈值调控的水资源多维均衡
配置模型,为干旱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方案 [19] ;生态水文双向耦合模型的研发与应用,对于
认识陆面生态水文相互作用,特别是陆面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模拟提供基础支撑 [20-21] 。综
收稿日期:2021-08-04;网络首发时间:2022-02-25
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20223.1750.002.hmtl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7904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114,42171085)
作者简介:刘延国(1980-),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山地环境演化与山区发展研究。E-mail:liuyg2008@126.com
— 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