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2022年第53卷第3期
P. 106

(78.57%,30.93%, 100%,0%)。也可结合决策者主观偏好与非支配解集的特点,基于主客观综合
                                            T
               赋权法确定各目标权重后,依据可变模糊优选决策理论                          [21] 选出最佳均衡旱限水位。CRITIC 方法            [25] 能
               考虑各非支配解中目标的差异性、目标间竞争协同关系确定客观权重,为此本文采用该方法确定客
               观权重,其值为(0.32,0.31,0.10,0.27)。其中,工业保证率权重较低,其余目标权重相近,原因
                                                     T
               是非支配解集中工业保证率差异较小,且与其他目标协同性较强,对于决策参考意义较小。若决策
               者对于各优化目标的主观权重为(0.25,0.25,0.25,0.25),则按照主客观综合赋权法                               [26] 得到各个目
                                                                    T
               标综合权重为(0.32,0.31,0.10,0.27)。利用该权重,依据可变模糊优选决策理论得到最佳均衡优
                                                   T
               化方案,如图 6 中黑线所示。
























                                        图 6  清河水库多目标优化非支配解集供水目标平行坐标图
               3.2  分级分期旱限水位简便计算               根据各用户用水允许破坏深度,确定各用水户限制供水比例,从而

               确定不同预警级别设计供水过程。按照多年调节水库枯水系列设计方法,确定清河水库旱警水位对应
               设计枯水系列为 2006—2007 年,旱保水位对应设计枯水系列为 1999—2002 年。基于设计供水过程与设
               计枯水系列,按照 2.4.1 节所提方法初步确定分级分期旱限水位,按照 2.4.2 节所提方法提升高用水时期
              (灌溉用水高峰期、灌溉期、汛期)旱警水位,得到最终按简便方法计算的旱限水位,如图 7 所示。
                   为论述本文所提简便计算方法的合理性,选取现有旱限水位确定方法进行对比。现有研究对旱
               限水位的定义多样,确定方法各不相同。文献[8]将旱限水位定义为水库水位较低、应削减供水的临
               界水位,该定义应用最为广泛、且与本文一致,本文将其作为对比方法。按照该方法,以清河水库
               综合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以各用户设计供水保证率、水量平衡、特征水位等为约束条件构建模
               型,优化计算旱限水位。各旱限水位方案的供水指标见表 2,其中不设置旱限水位是指水库“按需供
               水,仅存蓄多余水量”。由表 2 可知,不设置旱限水位以及按初步确定的旱限水位供水时,工、农业

               供水保证率满足设计要求,但各行业最大供水破坏深度过大,不满足设计要求。在连枯水年 2003 年 5
               月 发 生 了 严 重 缺 水 , 农 业 最 大 供 水 破 坏 深 度 高 达 94.67%、 工 业 、 生 活 最 大 供 水 破 坏 深 度 均 达 到



















                                           图 7  初步确定旱限水位及反馈调整旱限水位对比
                 — 354  —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