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2022年第53卷第3期
P. 38
2.2 降雨方案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样本量越大,包含的信息越多,训练出来的模型越智能 [24,1] 。
3
因此,本文采用多时空分布、多雨型的降雨过程作为输入降雨条件,通过数值模型模拟,得到多种
降雨条件下的降雨-内涝样本。利用这些样本训练出来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更智能,可以对各种降雨
条件下积水点的积水过程进行预测。
降雨方案主要包括三种来源:①深圳市 2008—2018 年实际发生的短历时强降雨过程;②根据深
圳市降雨时空分布特性设计的降雨过程;③根据深圳市暴雨强度公式构建的设计降雨过程。
(1)实际短历时强降雨方案。通过对深圳市 2008—2018 年 63 个自动气象站,逐 5 min 的降雨资料
进行分析,筛选出实际发生的降雨持续时间 3 h 之内的短时暴雨过程 178 场 [25] 。
(2)不同时空分布特征的降雨方案。刘媛媛 [25] 等通过对深圳市 2008—2018 年短历时强降雨时空分
布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深圳市短历时强降雨时空分布,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①降雨中心自西部快
速移动到东南;②降雨中心从东南开始,向西、北部地区扩散;③降雨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区
域,降雨中心发生移动的幅度较小。根据该研究成果,本文设计了符合以上三种时空分布特征的、3 h
最大单站累积雨量从 30 mm 到 500 mm 的降雨过程 708 场。
(3)根据暴雨强度公式的设计降雨方案。根据深圳市暴雨强度公式 [26] ,本文设计了全市范围普
降,3 h 累积雨量从 30 mm 到 500 mm 的芝加哥雨型的降雨过程,总计 236 场。
将以上各降雨方案,利用数值模型进行模拟,共计算了 1122 场历时 3 h 逐 5 min 的降雨方案,得
到了 40 392 个暴雨-内涝样本。从样本的数量和类型上,满足了神经网络模型对学习样本的要求。训
练时,选择其中 90%的样本进行训练,10%的样本进行测试。
2.3 城市洪涝模拟模型 本文结合深圳市河湾流域洪涝特点和数据条件,构建水文水动力学模型,
包括水文产汇流模型、河道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地表产汇流模型以及地下管网模型。这些模型通过
耦合计算,详细刻画了城市下垫面内涝积水的演进过程。
2.3.1 河道一维水动力学模型 河湾流域内河道洪水演进,采用显格式有限差分方法的一维水动力
学模型方法进行模拟,能很好地处理干床问题,并且方便添加各类水利工程。
构建的一维河网模型,包括河湾流域内 25 条河流,1325 个断面、25 座闸坝、22 个蓄滞水体(水
库 20 宗,滞洪区 2 座),建设范围如图 2 所示。
图 2 一维河网模型建设范围
2.3.2 地表产汇流模型 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在河湾流域内的建成区构建二维地表水动力学模型,
在非建成区构建水文产汇流模型,具体如图 3 所示。
(1)二维地表水动力学模型。 二维地表水动力学模型采用交错网格法布置状态变量,在网格的形
心计算水深,在网格周边的通道上计算单宽流量。在时间上采用交替计算方法,水深与流量在时间
— 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