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2022年第53卷第3期
P. 36
水 利 学 报
2022 年 3 月 SHUILI XUEBAO 第 53 卷 第 3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2)03-0284-12
BP 神经网络和数值模型相结合的城市内涝预测方法研究
刘媛媛 ,刘业森 ,郑敬伟 ,柴福鑫 ,李 敏 ,穆 杰 1,2
1,2
1,2
1,2
1,2
1,2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2.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38)
摘要:洪涝数值模型是当前城市内涝风险分析和预报预警的主要技术手段,然而数值模型的计算速度较慢,难以
满足日常防汛应急的需求。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训练样本及标注数据较少的城市积水内涝快速预测中,
是个重点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具有良好计算精度数值模型与具有较高计算效率的 BP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快速预测城市内涝风险的新方法。本方法以城市洪涝模型的模拟结果作为
数据驱动,构建各积水点的 BP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高,计算速度快,可以满足日常
防汛应急的需要,为人工智能技术在防洪减灾方向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人工智能;BP 神经网络;洪涝模型;城市内涝;快速预测
中图分类号:P338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10611
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极端降雨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城市内涝灾害频发 [1-2] 。随着我国城
[3]
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极端降水及其伴生的次生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被成倍放大 ,北京、广州、深
[4]
圳、武汉等多个城市均发生过较大的内涝灾害 ,2021 年 7 月 20 日,郑州市遭遇极端大暴雨灾害,
暴雨引起地铁、地下隧道雨水倒灌,道路、桥区积水严重,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6] 。当
前,大暴雨引起的内涝已经成为影响城市运行、居民生活的城市型水灾害。城市内涝防治对保障国
家水安全、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战略意义。提前预知、预判、预防城市
内涝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市民生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城市内涝风险管理
[7]
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当前城市内涝风险分析主要采用数值模型,包括水文学模型、水动力学模型,以及水文水动力
模 型 。 这 些 模 型 各 有 优 缺 点 : 水 文 学 模 型 计 算 效 率 高 , 但 不 能 计 算 洪 水 演 进 过 程 ; 水 动 力 学 模
型,可以计算网格内的流速、水深等水力要素,但其计算效率较低;水文水动力学模型采用水文
模型与二维水动力模型进行耦合,不仅可以保证模型精度又具有良好的计算效率,是洪涝模型研
究的热点方向。学者们从水文、水动力学的角度,对地表模型、河道模型以及地下管网模型的耦
合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8-9] 。黄国如等 [10] 提出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
IHUM(Integrated Hydrology and Hydrodynamics Urban Flood Model),将一维 SWMM 模型与二维水动力
模型进行耦合;刘家宏、梅超等 [11-12] 提出通过雨篦子将片区水文模型与排水系统水动力 模型进行耦
合;臧文斌 [13] 从水文学和水动力学两方面研究了模型机理嵌套模拟方法,从地表排水、地表与河道
连接两方面研究了模型间耦合机制。这些方法均将基于水文学方法计算的汇水区出口流量过程作为
收稿日期:2021-07-05;网络首发时间:2021-12-06
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11203.1142.001.html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09147)
作者简介:刘媛媛(1978-),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防洪减灾相关研究。E-mail:50237479@qq.com
通讯作者:刘业森(1980-),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空间信息技术及防灾减灾研究。E-mail:liuys@iwhr.com
— 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