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2022年第53卷第10期
P. 43

Copula函数的极大似然比(Copula - basedLikelihood - ratio,CLR)检验法可以表征多变量相依结构
              的变化情况,并检验出相依结构强度的变异点                      [12 - 13] ,在水文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Xiong等             [14] 以长
              江上游为例,应用 CLR法检验出该流域三变量洪水序列在 1987年发生显著变异。赵静                                     [15] 以 CLR法研
              究了黄土高原泾河流域季节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与降水?气温之间的突变关系,95%置信水平下,
              未发现显著变异点。Dong等            [16] 以青藏高原大通河流域为例,探究降水- 温度相依结构的非平稳性,并
              以双累积曲线法作对比,说明了 CLR法的优越性。基于此,本文采用 CLR法开展水文干旱历时- 烈度
              相依结构的变异诊断。
                  变化环境下,学者们采用不同因子,多角度分析区域干旱动态变化的原因。例如,Nie等                                          [17] 建立
              了一个二元干旱指数表征气象与水文干旱,并以交叉小波研究了降雨( Precipitation,P)、径流、潜在
              蒸散发( Potentialevapotranspiration,PET)、NDVI等与渭河流域干旱风险的关系。陈晨                     [18] 以黄河和珠
              江流域为例,选取降水、平均气温、潜在蒸发、平均水汽压、干燥度 5种气象因子和基流、土壤湿
              度、NDVI、海拔、坡度 5种下垫面因子,以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各驱动因子对干旱的影响程度。李运
              刚等  [19] 在研究云南红河流域气象水文干旱演变分析时发现,典型气象、水文干旱事件的历时、严重程
              度和强度之间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流域气象干旱是水文干旱的主要驱动力,人类活动对水文干旱的影
              响相对较小。可以看 出,气 候 变 化 与 人 类 活 动 是 干 旱 演 变 的 重 要 原 因。因 此,基 于 气 象 因 子 (P、
              PET)、气象干旱特征(历时、烈度、历时- 烈度相依结构动态变化统计量 Z值)、人类活动(人类取用
              水)三大类影响因子,分析水文干旱历时- 烈度相依结构动态变化的驱动力,获得因子的重要性排序,
              是本文的另一个目标。
                  综上所述,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 CLR法,对渭河流域水文干旱历时 - 烈度相依结构进行
              变异诊断,研究其相依结构动态演变特征;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角度,探究该流域水文干旱历
              时- 烈度相依结构动态变化的驱动力。本文在干旱两变量相依结构动态演变及驱动力分析研究中提供
              了一种新的视角,将有助于完善干旱形成演变机理,为干旱预报、预警提供支撑,从 “被动抗旱” 过
              渡到 “主动防旱” 阶段,所提框架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流域。


              2 研究区域与数据


                                                                            2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全长 818km,流域面积 13.5万km ,多年平均径流量 75.7亿m                                    3[1] 。
              整个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起伏较大,地貌以黄土高原和关中盆地为主,属大陆性气候。据 1961—2013
              年资料,渭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539.7mm,主要集中在 6—10月,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488.3mm                                    [20] 。
              渭河流域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矿藏丰富,经济开发潜力很大。有证据表明,该流域干旱频发,对
              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也越发严重                  [10,21] 。渭河流域地理位置见图 1。
                  本文收集了渭河流域主要水文站(华县、张家山、状头站)实测月径流资料(黄河流域水文年鉴),
              以及流域内 21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月降雨、月潜在蒸散发资料(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所选
              水文站、气象站分布见图 1。将渭河流域分为渭河干流区域、泾河流域、北洛河流域 3个子流域,分
              别以华县、张家山、状头站作为代表站。潜在蒸散发量采用世界粮农组织( FAO)推荐的 FAOPenman -
              Menteith 公式计算得到     [15] ,面降雨量与面潜在蒸散发量使用基于 ArcGIS平台的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而
              来。如图 1所示,张家山站径流量在华县站以上汇入渭河干流,故华县站径流量对应渭河干流区域加
              泾河流域的面降雨量、面潜在蒸散发量,张家山、状头站径流量分别对应泾河流域、北洛河流域的面
              降雨量、面潜在蒸散发量。月尺度还原径流数据来自黄河水利委员会,在还原时主要考虑了河道的净
              取水量,包括农业净耗水量、工业净耗水量、生活净耗水量、水库蒸发渗漏损失等                                         [22] 。文献[23]详
              细撰写了还原径流的计算方法及准确性验证。为保证资料系列的同步性,以上所有数据均采用 1960—
              2010年共 51年的月尺度序列。




                                                                                                   1
                                                                                              —   1 8 1 —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