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2023年第54卷第5期
P. 29
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研究洪水资源安全高效利用、提升水库运行管理水平,对充分发挥平
原河网区水利工程减灾兴利效益、强化区域水资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地形条件制约,我
国各大流域中下游干流河段上修建的大型防洪控制水利枢纽,大多数形成河道型水库,具有汛期流量
大、水库调节性能低、库区回水淹没问题十分敏感、电站发电水头低、尾水顶托作用下闸门调度情况
复杂等特征,部分枢纽还存在大流量情况下尾水顶托影响机组正常发电的情况。这种低水头大流量的
径流式水利枢纽,其水库调度及洪水资源利用与高水头湖泊型水库相比,技术方法上具有其独特的复
杂性。
以长洲水利枢纽(以下简称 “长洲枢纽”)为研究实例,融合洪水预报技术应用,综合考虑尾水顶
托影响下调洪计算、库区淹没安全控制、发电机组出力最优分配等问题,设计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
方案,构建防洪调度与发电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研究模型优化求解技术方法,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
下,探索低水头径流式枢纽洪水资源安全利用、提升综合效益的技术路径。
2 低水头大型水利枢纽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法
2.1 长洲枢纽概况 长洲枢纽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干流浔江下游河段,是西江流域的最后一座控制
2
性水利枢纽,坝址距下游梧州市区约 12km。长洲枢纽坝址流域面积 30.86万km ,占西江流域面积的
87.4%,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灌溉和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低水头径流式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3
3
长洲枢纽总库容 56亿m ,水库正常蓄水位 20.60m,汛限水位、死水位均为 18.60m,死库容 15.2亿m 。
电站共有 15台单机 42MW 的贯流式机组,总装机容量 630MW,机组额定水头 9.5m,设计运行水头
3
范围为 2.5~16m,设计最大发电流量 7450m ?s。
长洲枢纽库区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按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调度规则,为了减少库区淹
3
没损失,汛期 5—10月水库水位控制在 18.6m运行。当入库流量达到 16300m ?s及以上时,尾水顶
3
托效应明显 [12] ,发电水头不足,电站必须停止发电以保障机组安全;当入库流量大于 21000m ?s时,
3
溢洪道 43孔闸门全部敞开泄洪(简称 “敞泄”,Q 敞泄 = 21000m ?s)。
经评估统计,长洲枢纽洪水预报精度达到 《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22482—2008)要求的甲级
标准,洪水预报有效预见期为 3~5d,洪水预报的精度和有效预见期满足开展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
的基本要求 [13] 。以未来 72h的预报入库流量可以作为来水变化趋势的定性分析;未来 48h洪水预报
成果较为可靠,可以用于调洪演算定量分析;未来 24h预报成果精度较高,可用于洪水调度决策分
析。为确保水库动态调度不降低原防洪标准,必须在预见期 48h内确保洪水入库前将水库运行水位预
泄至 18.6m以下,枢纽泄洪能力可满足预泄调度需要,同时考虑库区岸坡稳定要求,水库水位消落速度
小于 0.5m?d,综合以上因素确定水库汛期浮动调度的水位上限为 19.6m。
2.2 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设计 在对汛期降雨、洪水规律进行成因分析和数理统计基础上,根
据洪水量级及发生概率大小,提出了汛期分期方案 [14] 。按照分期控制和浮动调度两种思路 [15] ,本文
提出两套汛期运行水位控制优化方案:( 1)方案一是根据入库流量大小,在[18.6,19.6]范围内进行
水库运行水位动态控制调度,称 “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简称 “动态控制方案”);(2)方案二
考虑前汛期、后汛期洪水风险相对较小,延长前汛期 5月水位在 19.6m的持续运行时间,主汛期 6—8
月按原设计汛限水位控制,后汛期 9月提前回蓄至正常蓄水位,称 “汛期运行水位分期控制方案”
(简称 “分期控制方案”)。以长洲枢纽现状调度方案作为参照方案(简称 “常规控制方案”),即前汛
期、主汛期、后汛期均维持在 18.6m运行,汛末 10月 1日起逐渐回蓄至 20.6m运行。
当预报未来 72h有洪水入库时,以上方案均需要通过预泄将水位回落至 18.6m以下。本文围绕
以上 3个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动态控制、分期控制、常规控制等 3套方案在汛期各阶段运行水位上
限,如图 1所示。
— 5 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