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2023年第54卷第6期
P. 28

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90年代,岑国平等                  [9] 基于扩散波方程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排水管网模型(SSCM),
              该模型集成了降雨产流、地表汇流和管网汇流功能,但由于计算方程的限制无法处理有压流和环状管
              流;2000年,仇劲卫等          [10] 通过引入 Preissmann“明窄缝” 构建了排水管网系统,该模型可以有效解
              决同一管段的明满流交替计算问题;2001年,周玉文等                         [11] 基于非线性运动波方程研发了城市排水系
              统非恒定流模型,但模型无法模拟环状管网和逆坡管道,适用范围较小;2015年,喻海军                                           [12] 基于动
              力波方程和有限差分法建立了一维河道?管网模型,这类模型模拟精度高,可以模拟回水效应、有压流
              和环状管流,对比扩散波和运动波方程模型,应用范围更广,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早期的城市洪涝模
              型只有一套排水系统,忽视了街道?路面的排水作用,计算精度较低。经过多年的发展,学者们提出了
              由地下排水管道和地表街道排水路径两部分组成的双层排水系统,对城市排水系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
              识。Djordjevic等  [13] 首次在城市洪涝模拟中考虑双层排水结构,该类模型综合考虑街道和管网的排水
              作用,不仅使得城市排水系统具有更健全的设计标准,也使得城市洪涝数值模拟更加真实可靠,极大
              地提高了一维模型的应用。
                  随着模型原理、数值求解方法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的一维河道?管网模型不断涌现,其中在涉及到
              城市地下管网计算时,SWMM 模型深受广大学者们的喜爱。SWMM 模型代码开源、计算组件相互独
              立、功能强大,经常被二次开发,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在城市排水建模理念上对后续其它模型产生了
              重大影响,时至今日依然在暴雨径流模拟                    [14] 、低影响开发 LID模拟优化          [15] 、参数校准和不确定性分
              析  [16] 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暴雨径流长期模拟、高时空分辨率大范围模拟、参数不确定性分
              析和优化布局研究是十分耗时的过程,排水管网模型的运行效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有学者尝
              试通过不同的方式以提升排水管网模型的计算效率。例如 2000年,Burgess等                               [17] 对 SWMM模型的 EX
              TRAN模块源代码进行修改,利用修正的欧拉方法对动力波方程进行显式的数值求解,同时采用并行
              处理指令 进 行 加 速,对 比 串 行 版 本, 减 小 了 30% ~37%的 运 行 时 间。2014年, Burger等                      [18] 利 用
              OpenMP对 SWMM模型计算中的关键部分进行加速,在 12核的系统上实现了 6~10倍的加速,但无论
              可用的线程数量 如 何,该 并 行 版 本 最 多 只 能 实 现 15倍 的 加 速。2022年,Li等                     [15] 提 出 流 量 传 输 链
              (FTC)方法,用以替代 SWMM模型中的管网汇流部分,在广州长腶 LID优化布局案例中实现了 19.3
              倍的加速。相较以往基于物理公式的修改方法,通过数理统计方法替代管网汇流部分能实现更高的加
              速比,然而却存在物理意义不明确的问题。总体而言,目前关于排水管网模型自主研发及加速研究相
              对较少,对于其中一些关键技术的实现也缺少深入的研究,还需要广大学者进一步的探索。
              2.3 二维地表淹没模型 一维模型发展较早,通过结合产汇流模块,可以模拟河道?管道的水流输运
              过程。但是当城市发生暴雨而产生排水节点溢流、河道漫溢时,一维模型由于计算原理上的限制,无
              法直接模拟水流在地面的演进过程。因此,为解决该问题,研究者开始探索能够模拟城市地表水流的
              二维水动力模型,以期为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维地表水动力模型主要通过求解浅水方程来计算水流的运动状态。浅水方程组是纳维 - 斯托克
              斯方程的二维简化形式,考虑到城市洪涝模拟中,一般只关注水量而不考虑水质,将二维浅水方程组
              的完整形式表示为:
                                                             
                                                      h + hu + hv = q                                   (3)
                                                      t  x   y
                                              2      1    2     
                                        uh + hu+ huv +      gh+ gh B x,y ) + τ bx = 0                   (4)
                                                                      (
                                       t   x     y   2 x        x
                                             2       1    2    
                                        vh + hv+ huv +      gh+ gh B x,y ) + τ by = 0                   (5)
                                                                      (
                                       t   y    x    2 y        y
              式中:h为水深,m;u和 v分别为 x和 y方向的流速,m?s;t为时间,s;B(x,y)为底坡高程,m;τ
              为摩阻项;q为源汇项;下标 bx和 by分别为摩阻项在 x和 y方向上的摩阻力分力。其中式(3)为连续
              性方程,式( 4)和式(5)为动量方程。在动量方程中,第一项到第六项分别为:局部加速度项、流动方
              向项(第一对流项)和交叉项(第二对流项)、压力项、底坡项和摩阻项。

                —  6 5  —
                     6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