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2024年第55卷第6期
P. 88
式中:V 为构件某截面处剪力,kN;q 为作用于竖杆的浆体线荷载,kN?m;P为块石冲击力,kN;x
i 1 d 1
为竖杆长度,m;x为截面到杆端距离,m;M 为构件某截面处弯矩,kN·m。
i i
3.1.2 横梁计算 中柱与边柱底端嵌固方式不同,故横梁内力计算分中间段横梁(贯穿所有中柱的横
梁)以及边柱与中柱间横梁两种情况。
(1)中间段横梁内力计算。因中柱将横梁
全部荷载传递至阻尼耗能撑杆,故中间段横梁
视为以阻尼耗能撑杆为弹性 支座 的多 跨连 续
梁,该体系为多次超静定结构,如图 6所示。 图 6 中间段横梁内力计算简图
取中间弹簧支座支反力 X 为多余未知力,
i
通过力法求解内力,其基本方程为:
[X]
} =- (3)
[ δ ][X] + { Δ P
k
m
k (4)
m
k = k+ sin θ 0 2
1
}为荷载引起的位移向量;k 为等效刚度,
式中:[ δ ]为柔度系数矩阵;[X]为多余未知力向量;{ Δ P m
为倾斜阻
1 2
N?m;k 为水平阻尼耗能撑杆液压刚度,N?m;k 为倾斜阻尼耗能撑杆液压刚度,N?m;θ 0
尼耗能撑杆倾斜角度。
由力法方程求出多余未知力后,利用叠加原理求出原结构内力。
( 2)边柱与中柱间横梁内力计算。边柱与中柱间横梁一端通过螺栓与边柱连接,另一端通过特殊
滑移支座与中柱连接,边柱端视为铰支撑,而中柱端视为滑动支座与撑杆的组合支撑,如图 7所示。
边柱与中柱间横梁内力通过下式计算:
F+ P (5)
V = F′+ P″+ qx + α 1 1 λ 1 d
b,i
d,i
1 i
h,i
1 2 α 1 λ 1
1 ∑
1 i ∑
M =(P″- F′)x+ qx+ [x- (l - b)]F + P[x- (l - l)] (6)
b,i d,i h,i i i x i d i x i
2 i =1 i =1
式中:F′为边柱对横梁的支反力,kN;P″为节点 i处传递至横梁的块石冲击力;F 为竖杆传递至横
h,i d,i 1
为 x范围内块石个数;l
i
梁的力,kN;l为边柱与中柱间横梁长度,m;α 1 为 x范围内竖杆个数;λ 1 i i
x
为块石到中柱端的距离,m;b、b 为竖杆到中柱的距离,m。
1
2
3.1.3 边柱计算
(1)边柱内力计算。边柱埋置较深,底端视为固接,计算简图用悬臂梁模型。求解边柱内力的关
键是计算块石冲击力与横梁支反力,通过以下两个步骤计算边柱与横梁承受的块石冲击力。
步骤一:通过边柱与横梁的相交节点将边柱划分为 n个单元。块石冲击力在第 i单元时,将块石
冲击力分配至节点 i、i + 1处,如图 8所示。
图 7 边柱与中柱间横梁内力计算简图 图 8 边柱块石冲击力分配示意图
各节点处分配的块石冲击力通过下式计算:
2
Ps 2s
2 ( )
P = d i + 1 1 + i (7)
d,i
x x
1 1
— 7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