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2024年第55卷第6期
P. 94

横梁理论与有限元值变化趋势一致,最大弯矩和剪力均在边柱与中柱间横梁。理论与有限元最大弯矩
              分别为 189.49、155.02kN·m,误差为 22.2%;最大剪力分别为 158.81、149.84kN,误差为 6.0%。


















                         图 23 耗能阶段边柱内力分布                                     图 24 耗能阶段中柱内力分布



















                           图 25 耗能阶段横梁弯矩分布                                 图 26 耗能阶段横梁剪力分布

                  图 27中弯矩和剪力最大值分别为 1.77kN·m和 6.57kN。各层竖杆弯矩均先增后减,在各层中点
              处弯矩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到零,且从低到高内力逐层增大。图 28中柱弯矩呈现先增后减趋势,
              弯矩和剪力最大值分别为 13.61kN·m和 14.10kN。算例中复位阶段构件内力均小于耗能阶段,原因
              是复位阶段所设泥石流堆积体压实度不足,为欠固结土,其基床反力系数取值较小,导致复位内力
              小。而实际工程泥石流堆积体基床反力系数较大时,复位阶段构件内力可能会大于耗能阶段。


















                         图 27 复位阶段竖杆内力分布                                    图 28 复位阶段中柱内力分布

                  图 29中同一层横梁在每两中柱间弯矩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不同层横梁从低到高,弯矩逐层增加,
              第 5层横梁弯矩最大,为 2.39kN·m;图 30中同一层横梁在中柱处剪力发生突变,不同层横梁从低
              到高,剪力逐层增加,第 5层横梁剪力最大,为 11.19kN。竖杆与横梁内力逐层增加,原因是中柱绕
              底部铰支座转动,对堆积体压缩深度逐层增加,内力也逐层增加。故复位阶段应着重验算顶层竖杆与
              横梁的内力。

                     0
                —  7 2  —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