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2024年第55卷第9期
P. 43
完成降噪处理后,依据降噪前后数据序列,计算降噪效果评价指标,并将其作为下述 GWO的个
体适应度。由于降噪效果与 CEEMDAN算法中的分解参数密切相关,将取得最优评价指标的参数组合
称为最优参数组合。但由于参数众多,依靠人工法难以保证取得最优组合,因此利用 GWO优秀的全
局搜索能力进行动态搜索,逐步接近最优解,无需先验知识或人为干预,可自适应取得最优组合。
GWO算法为新型群体控制智能寻优算法,受狼群狩猎时协作机制的启发而提出,具有优化性能
好、参数少和收敛性强等特点 [21 - 22] 。该算法以个体适应度为基准,根据待优化问题计算每个种群个体
的位置向量与适应度值,对适应度值进行排序,将适应度值最优的前三个个体设定为 α 、β以及 δ 狼,
其余狼为 ω狼,保存当前最优位置信息,并依次对个体的位置信息进行更新。以最大迭代轮次为寻优
结束的控制条件,通过对适应度值的计算寻找 α狼最优位置信息作为算法优化后获得的最优解,即最
优参数组合。狼群的包围狩猎过程定义如下:
R = CX (q)-X(q)
λ p λ
X(q) =X (q)-A⊙R
p λ p λ
3 (8)
X(q+1) = ∑ X(q)?3
p
p =1
λ=α ,β ,δ ;p =1,2,3
式中:R 为第 q次迭代时 λ狼与 ω狼之间的距离;p表示排名前三的灰狼个体序号,与 α 、β及 δ 狼
λ
相对应;X(q)为第 q次迭代时 ω狼分别根据 α 、β及 δ 狼移动的位置向量;X (q)为第 q次迭代时 λ
p
λ
狼的位置向量;X(q)为第 q次迭代时最优解向量;X(q + 1 )为更新后的潜在最优解向量;q = 1 ,2,
…,Q,Q为迭代总轮次;C 和 A 为向量系数;⊙表示 Hadamard乘积。
p
p
2.1.4 评价指标 在信号分解中常以信噪比为评价指标,但在实际运用中难以准确判别噪声信号与有
效信号的功率,因此以含噪信号与降噪误差比( De - NoiseSignalNoiseRatio,DNSNR)为评价指标:
DNSNR=10lg(P?P)
s
n
m
s ∑
2
P = x(t) (9)
t =1
m
P = [x(t)-x′ (t)] 2
n ∑
t =1
式中:P为初始信号功率;P为噪声数据信号功率。
s
n
当 DNSNR越大时,说明降噪效果越优,且无需提前确定有效信号与噪声信号的功率,适用性更
强。本文将其作为 GWO优化 CEEMDAN参数的适应度函数。
2.1.5 实现流程 本文降噪方法依据待处理时序数据特性,自适应设定分解参数、阈值及相应函数进
行分解降噪,实现流程如下所示。
步骤 1:CEEMDAN优化分解。经试验,分解层数 max_imf、添加次数 trials及噪声幅值 epsilon对
于分解效果影响较大,故利用 GWO对上述参数组合进行寻优并将变形数据序列分解得到若干分量。
步骤 2:确定待降噪处理的 IMF分量。以原始信号为基准,分别计算各分量与其的皮尔逊相关系
数,依据相关系数原理确定待降噪 IMF分量。
步骤 3:阈值降噪。参考小波阈值降噪法,根据 IMF阶次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噪声水平与阈值以提
高降噪效果的分辨率,并得到滤波降噪后的各 IMF分量 c′(t)。
l
步骤 4:信号重构。根据式(7)进行分量重构得到滤波降噪后的数据序列 x′(t),以降噪误差比为
评价指标并将其作为每头狼的个体适应度。
步骤 5:自适应调整狼群搜索范围并计算适应度函数,寻找全局最优值。
步骤 6:设置最大迭代次数以结束参数寻优过程,重复步骤 1—5直至寻找到全局最优解,输出最
佳参数组合并得到完成降噪的相应数据序列。
自适应是指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根据数据特征自动调整处理方法、处理顺序、处理参数等以取得
— 1 0 8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