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2024年第55卷第10期
P. 62
3
量单位均为万m 。
( 4)下游董大水库旱限水位约束。董铺水库位于长江流域巢湖水系南淝河上游,大房郢水库位于
南淝河支流四里河上游,两库之间建有连通管工程并通过滁河干渠、淠河总干渠与灌区上游 4大水库
建立水量联系。根据现场调研并结合两库作为城市供水水源的多年实际情况,本文设定董大水库旱限
水位汛期为 25.5m,非汛期为 26.5m,当时段初董大水库水位和响洪甸水库水位同时小于各自当期旱
枯水位时,董大水库对合肥市的工业生活用水采取限供措施(驷马山灌区和引江济淮可考虑为应急调
水),否则不限供;淠河灌区上游 4大水库各时段对董大水库的充蓄水量按合肥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
用水户旱限水位供水策略执行。
(5)各单元各用水户用水需求约束:
0<Wg ≤Wx (8)
ijt
ijt
式中 Wx、Wg 分别第 i个单元第 j个用水户在第 t个时段的需水量和实际供水量。
ijt
ijt
(6)其他约束。如佛磨白水库防洪兴利水位、各枢纽和渠道过水能力、各级泵站提水能力以及各
水量水位非负约束等。
3.2.2 优化方法 上述构建的淠河灌区水资源系统空间均衡优化调控模型,优化变量包括灌区分单元
分用水户限供比例 28个、响洪甸水库分期分级旱限水位 12个共 40个,代入淠河灌区半分布式水资源
系统模拟模型获得不同调控方案下系统运行过程及各单元各用水户供用水结果,这里采用试验遗传算
法(EGA)进行求解。
4 结果与分析
为反映不同调控方案对灌区水资源系统空间均衡度的影响,本文从不同的时间空间尺度展示均衡
度自系统到单元、自年内到年均再到年际的变化过程。各方案设置如下:方案①加入初始旱限水位,
即按文献[ 25]方法所确定的旱限水位及限供比例控制(各单元农业生产用水户一、二级限供比例分别
为 30%和 50%,城镇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只有二级限供且均为 5%);方案②只优化骨干水库旱限水
位;方案③协同优化骨干水库旱限水位与灌区各单元、各用水户限供比例。
4.1 骨干水库旱限水位及各单元各用水户限供比例优化结果 基于 3.2节所述方法,优化得到的响洪
甸水库分期分级旱限水位如图 4所示。
图 4 响洪甸水库分期分级旱限水位初始优化区间及各方案优化结果
由图 4可知,由于同时考虑了分单元限供措施的不同,方案③的旱限水位比方案②有明显不同:
非汛期的 2—4月,前者旱警、旱枯的水位更高、变化区间更大,说明系统对水库用水高峰前非汛期
的储水量要求较高;农业用水关键期的 5—6月,前者旱警旱枯区间较小,反映农业用水户在该时段
— 1 1 2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