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2024年第55卷第10期
P. 63

用水敏感性强;9月份至作物生育期末时二者相差不大。可见分单元限供措施会反过来影响基于水资
              源空间均衡的旱限水位的确定。另外,方案③的旱枯水位,在 5月、6月优化后的已不处于初始优化
              区间内,这是由于采用了逆序递推法与优化调控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逆序递推法能够在限供比例与
              旱限水位之间建立明确的函数关系,在优化时可在两组优化调控变量间形成 “反馈 - 调节” 机制,使
              得优化后的旱限水位与限供比例更加匹配,从而达到协同优化的目标。
                  表 2为方案③旱警与旱枯水位下,灌区分单元各用水户限供比例优化结果。

                                           表 2 灌区分单元各用水户限供比例优化结果                                   单位:%
                 限供等级          用水户        霍山县       长丰县       寿县       肥西县      肥东县      六安市区      合肥市区
                 一级限供         农业生产         13.8     24.9      17.8      33.9     35.8      6.7       1.0
                              农业生产         61.1     79.8      66.0      56.1     77.5      74.1      59.5
                 二级限供       城镇生产生活          8.6      5.2       3.6      4.4       7.2      2.8       9.3
                              生态环境          3.9      0.2       5.0      2.7       0.3      5.2       3.3


                  由表 2可知,不同于方案② “一刀切” 式的限供措施,方案③限供比例出现了明显的空间差异
              性,如灌区种植面积较大的长丰县、肥西县、肥东县和寿县,一、二级农业生产用水户限供比例均较
              高,这是由于种植面积大,其农业需水量也较多,通过提高限供比例减少其干旱年干旱时段的农业用
              水高峰,可以实现有限的农业用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各单元在遭遇不同干
              旱时开展精准地分时、分区配水,进而提高全灌区的农业生产用水户水资源空间均衡度。
              4.2 全灌区及各单元不同用水户水资源空间均衡度宏观变化 本节讨论的水资源空间均衡度包括各单
              元各用水户时段平均供需均衡度以及全灌区水资源系统空间均衡度。现状及各调控方案下的水资源空
              间均衡度多年平均情况如图 5所示。









































                               图 5 现状及各调控方案下各用水户在全灌区及各单元的多年平均水资源空间均衡度

                                                                                                   1
                                                                                              —   1 9 3 —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