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2024年第55卷第11期
P. 62

则是 UD分量最快 EW 分量最慢;除双断层模型 NS分量的 PGA和 PGD快于单断层模型的对应值外,
              其余分量 PGA、PGV和 PGD均表现为单断层模型参数快于双断层模型参数。
                  为进一步探究上、下盘地震动随断层距变化衰减规律的差异,分别对上、下盘测点地震动进行拟
              合分析,结果见表 5。由表 5可知:在近断层范围内,上盘地震动值均高于下盘地震动值;从回归系
              数 c值来看,上盘的 PGA、PGV和 PGD随断层距增加而衰减的速率快于下盘的相应值,尤其是单断层
                  2
              模型,这种效应更为明显,3个参数各三分量共 9个 c值中,只有单断层 PGA的 UD分量和双断层
                                                                2
              PGD的 EW 分量的 c绝对值表现为上盘稍小于下盘,模拟地震动呈现出了明显的近断层上盘效应。
                                 2
              单、双断层模型结果相比较,除下盘 PGA和 PGV的 EW 分量和 UD分量及 PGD的 UD分量、上盘的
              PGV和 PGD的 EW 分量外,其它各参数各分量均表现为双断层模型结果的衰减速率要快于单断层模型
              结果。

                                            表 5 上、下盘地震动衰减关系式拟合系数

              单断层模型      参数      分量      c 1    c 2  可决系数 双断层模型        参数      分量      c 1    c 2   可决系数
                                 EW     2.394  - 1.063  0.659                  EW     2.064  - 1.092  0.430
                         PGA     NS     2.138  - 0.900  0.571           PGA     NS    2.320  - 1.179  0.425
                                 UD     1.720  - 0.784  0.655                  UD     2.388  - 1.178  0.535
                                 EW     2.276  - 1.169  0.687                  EW     1.397  - 1.038  0.438
                 上盘      PGV     NS     2.101  - 1.069  0.610  上盘       PGV     NS    1.680  - 1.132  0.458
                                 UD     1.889  - 1.065  0.734                  UD     1.934  - 1.228  0.514
                                 EW     2.198  - 0.831  0.551                  EW     0.727  - 0.533  0.107
                         PGD     NS     2.242  - 0.836  0.426          PGD      NS    1.935  - 1.017  0.304
                                 UD     2.397  - 1.129  0.597                  UD     2.269  - 1.311  0.312
                                 EW     1.660  - 0.686  0.443                  EW     1.367  - 0.677  0.452
                         PGA     NS     1.237  - 0.440  0.233           PGA     NS    1.336  - 0.622  0.381
                                 UD     1.798  - 0.815  0.642                  UD     1.262  - 0.472  0.246
                                 EW     1.674  - 0.892  0.574                  EW     0.823  - 0.703  0.501
                 下盘      PGV     NS     1.187  - 0.609  0.302  下盘       PGV     NS    1.018  - 0.760  0.462
                                 UD     1.788  - 1.008  0.712                  UD     0.631  - 0.452  0.268
                                 EW     1.524  - 0.625  0.206                  EW     1.104  - 0.753  0.270
                         PGD     NS     0.957  - 0.280  0.098          PGD      NS    2.003  - 0.973  0.525
                                 UD     1.611  - 0.817  0.444                  UD     0.761  - 0.514  0.182



              5 场点地震动结果分析


                  雅下 4个拟建工程场点模拟时程如图 10—13所示。从图示结果可见:地震对各场点的影响均不
                                                                                                         2
              小,其中,ST1、ST2、ST3和 ST4场点三分量 PGA的最大值分别达 210.4、278.8、187.4和 262.3cm?s,
              PGV最大值分别达 91.0、118.2、79.7和 107.2cm?s,PGD最大值分别达 394.4、421.1、358.5和 357.7cm,
              且均出现在单断层模型的水平分量上。单断层模型的三分量地震动峰值及持时均大于双断层模型的结
                                                      2
                                                                                     2
              果,其中,EW 方向 PGA值相差约 160cm?s,NS方向 PGA值相差约 100cm?s,UD方向 PGA值相差
                       2
              约 29cm?s。4个场点三分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永久位移,单断层模型中 ST1—ST4场点 EW 方向地表
              永久位移分别达到了 394、421、358和 357cm。从各场点的速度时程曲线可以看出,ST2场点在两种
              震源模型下均呈现出速度脉冲效应,竖直方向尤为明显;ST4场点 NS方向也存在一定的速度脉冲现
              象。今后若在该区域内发生同等大小的地震(历史地震重演),场点地震动尤其是地表永久位移应引起
              重视。

                —  1 3 8 —
                     2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