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1期
P. 19

显示了文献[39]的数模结果,本文数模结果与其一致且细节更加清晰,图 8(J)给出文献[40]的实验
               结果,其裂纹形态与本文数模结果也相当接近。此外,文献[5]中对单轴拉伸的混凝土试样进行了 6 次
               CT 扫描,并利用盒维数计算 CT 扫描断面的分形维。证明了混凝土受力破坏滞后于峰值强度,且扫描结
               果显示混凝土破坏断裂面的分形维整体呈递增趋势,这与本文裂纹分形维的整体增长趋势一致。但
               是,由于混凝土破坏的脆性特征,实际试件在受拉达到峰值后,CT 扫描时试样已发生破坏,难以真正
               捕捉到试样拉伸破坏时裂纹的演化过程。而且有限次数的扫描使得 CT 试验结果是跳跃的,易遗漏一些
               重要的过程细节,更难以找到试件进入局部破坏阶段的临界点。本文的数值模拟弥补了这一缺陷。
                   混凝土在单轴拉伸过程中细观裂纹经历了细小裂纹萌生(A 点到 B 点阶段)、分布式裂纹生长(B
               点到 C 点阶段)、细观裂纹聚合(C 点、D 点及 E 点阶段)、宏观裂纹形成与扩展(E 点、F 点及 G 点)、
               发生断裂(G 点到 H 点)的损伤跨尺度演化过程。其中,E 点是整体统计意义上的“均匀”损伤进入局部
               破坏阶段的临界点,此时开始出现宏观裂纹,E 点可认为是损伤到断裂的分界点,对应于裂纹分形维
               曲线的突变点,相应的损伤值为 0.84。
               3.4  级配对混凝土损伤开裂的影响                选取尺寸 200 mm,骨料含量 40%,根据文献[45]的相关规定,
               生成一级配混凝土试件含小石(等效粒径 12 mm)141 颗;二级配混凝土试件含小石(等效粒径 12 mm)
               78 颗,中石(等效粒径 30 mm)10 颗;三级配混凝土试件含小石(等效粒径 12 mm)47 颗,中石(等效粒
               径 30 mm)7 颗,大石(等效粒径 60 mm)2 颗(图 9)。网格尺寸划分均为 2.0 mm,利用裂纹分形维,研
               究不同级配的细观混凝土损伤开裂过程。3 种级配的混凝土试件应力-应变曲线以及裂纹分形维-应变
               曲线见图 10。




















                                                   图 9  不同级配的裂纹分布
                   从图 9 可见,3 种级配的裂纹演化过程较一致,裂缝首先发生在力学性能相对薄弱的界面过渡区
               中,进而扩展进入砂浆基质,并且在扩展过程中均绕过强度相对较高的骨料颗粒,最终形成贯穿整
               个试件的主裂缝,在宏观尺度上垂直于主拉应力。但裂纹的形态和分布略有不同。由图 10 发现,虽
               然 3 个级配的应力-应变曲线和裂纹分形维曲线的整体趋势一致,但应力值和裂纹分形维都随着混凝
               土试件骨料级配数的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随骨料级配数的逐渐变大,骨料颗粒也逐渐变大,当试
               件尺寸和骨料含量相同时,一级配所含骨料颗粒最多,相应的骨料界面也越多。而界面是混凝土的
               薄弱部位,试件的破坏萌生和发展均在界面附近,一级配骨料颗粒增加使得界面数量变多,从而使
               得试件的整体破坏路径增多,裂纹扩展路径变多,则裂纹发展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从而提高了开裂
               区应力。从裂纹分形维曲线看出,一级配试件的整个损伤过程中裂纹分形维都较大,说明其裂纹扩
               展路径曲折。但另一方面,由于一级配开裂路径上的界面最多,试件在局部区域,尤其是主裂纹形
               成后,破坏路径也更容易贯通,所以更容易发生脆性破坏。此外,一、二、三级配的分形维曲线都
               有突变点,标志着试件从整体“均匀”的分布式损伤进入局部破坏阶段,对应的损伤值分别为 0.817、
               0.806、0.809。因此,本文建议应力峰值点之后裂纹分形维-应变曲线的突变点为进入局部破坏的临
               界点,相应的损伤值大约在 0.8 左右,该值可作为宏观裂纹出现的损伤阈值。


                                                                                              — 1277  —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