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2022年第53卷第1期
P. 123

水位显然是稳定水头(水位高度为滚水坝坝顶高度)边界。
                   数学模型的解析解,是问题机理研究、变量间关系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就第一类边界附近的
               一维潜水渗流模型而言,随着源汇项和边界条件函数形式的变化,模型求解方法与过程、解的表达
               形式与应用方法都有很大变化              [15-18] 。因此,准确概化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对解的适用性有着
               重要作用。
                   结合上述实际,根据现行降水量、蒸发量等观测制度,将垂向水量交换强度ε(t)离散成逐日变化
               的阶梯函数,建立沟渠水位“稳定不变”的边界条件下、含阶梯函数型源汇项ε(t)的潜水非稳定渗流模
               型。对模型中 Boussinesq 方程,采用第一线性化方法,通过 Laplace 变换得到模型解析解,并对解析
               解进行数值验证,讨论其物理意义。根据解析解反问题研究思路,建立模型参数求算方法,相对文
               献[17-18],边界条件更加符合实际,垂向水量交换强度处理方法及模型求解过程更为严谨,模型的
               解也相对简洁、应用方便。



               2  渗流模型

               2.1  数学模型      一顺直沟渠,如图 1,其所处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可概括为:

                                                h
                                                                      ε



                                                           h(x,t)
                                                                  h(x,0)


                                              0                                 x
                                                  图 1  沟渠附近潜水渗流场示意
                   ①一侧为沟渠边界的孔隙潜水含水层均质且各向同性、隔水底板水平,在水平方向上无限延展;
                   ②沟渠在边界处完整切割潜水含水层,潜水水流可视为一维流;
                   ③潜水初始水位 h(x,0)与沟渠水位一致,呈水平状态;
                   ④沟渠水位在研究期内保持不变,可视为一类边界;
                   ⑤垂向水量交换强度ε(t),在研究区域内各处相等。
                   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可写成模型(Ⅰ):
                                       μ ∂h  = K  ∂ æ ∂h  ö + ε ( ) t  (0 < x < + ∞,t > 0 )            (1)
                                                  h
                                        ∂t     ∂x è ∂x  ø
                                      h(x,t )|  = h(x,0 )                     (x > 0 )                 (2)
                                             t = 0
                                      h(x,t )|  = h(0,0 )                    (t ≥ 0 )                  (3)
                                              x = 0
                                                         )
                                      h(x,t )|  x → ∞  = h(x,0 +  ε ( ) t  t  (t ≥ 0 )                 (4)
                                                             μ
               式中:μ为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K 为潜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h 为潜水水位,m;ε(t)为垂向
               水量交换强度,m/d;x 为计算点距边界的距离,m。
                   在经典的 J.G.Ferris 模型   [18] 中,上述水文地质条件中的条件④为“河渠水位迅速升高△H 后、水位
               保持稳定不变”,而模型(Ⅰ)是“沟渠水位在研究期内保持不变”;另外,模型(Ⅰ)在 J.G.Ferris 模型基
               础上,增加了条件⑤。
               2.2  垂向水量交换强度的离散              农田或边坡所在地段的潜水含水层,多在野外直接出露于外环境,
               可形成的垂向水量交换项有灌溉回归、降水入渗补给、潜水蒸发等,相关观测和统计的变量,对应
               有灌溉量、降水量、水面蒸发量,这在实际工作中都是按时间步长为一日进行观测统计的,因此,
               依据观测资料给出的垂向水量交换强度ε(t)一般也是逐日量,即,ε(t)是一个时间步长为一日的阶梯

                — 118  —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