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2022年第53卷第1期
P. 62

均质土坝采用黏性土填筑,土料基本物理参数如表 1 所示。土坝模型为:坝轴线长 1700 mm,坝
               顶宽 50 mm,最大坝高 380 mm,坝顶设置高 30 mm 的挡水子坝,迎水面和背水面坡比均为 1∶1.5。在
               坝身距左岸 600 mm 处设置一条渗漏通道。由于在模型上难以自然形成渗漏通道,而实际工程因水流
               冲刷导致土颗粒流失而形成的渗漏通道类似于自然形成的“管道”,故本试验采用直径为 10 mm 的塑
               胶水管模拟渗漏通道,并在管壁上均匀扎上小孔,以保证渗漏通道内外的渗流场连续。渗漏通道上
               游进口离河床高度 250 mm,下游出口离河床高度 200 mm,出口处上部土层覆盖厚度为 20 mm。土坝

               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填筑完成后静置在露天自然环境中。模型静置 30 d 后缓慢将坝后水位上升至 230
               mm,此后长期保持该水位,以模拟工程实际服役环境和汛前江水对堤坝的长期浸泡作用。
























                                                图 2  试验模型平台布置(单位:mm)
                                                表 1  筑坝土体物理性质参数表

                     土体类型           塑限/%           液限/%            渗透系数/(cm/s)           干密度/(g/cm ) 3
                     黏性土              13             35              1.28×10 -4           1.25~1.60

               3.2  试验仪器设备        红外热图像记录采用德国 testo-869 红外热像仪,其参数见表 2。通过接触式探
               针在坝坡多个测点测温,标定热成像仪的材料发射率为 0.96。探测距离和成像角度均会对试验结果
               产生影响,通常距离越大,测量误差越大,热图像的地面分辨率也越大;成像角度越小,误差越
               大。试验过程中,热像仪距土坝坡面的垂直距离约 1.5 m,热像仪焦平面与坝坡平行,焦平面中心正
               对渗漏出口。该探测距离与人工手持热像仪巡堤的距离相近。采用华汉维 TH22R-EX 温、湿度传感
               器按 1 次/min 的采样频率监测坝后水温和试验区气温及湿度等环境量。


                                                  表 2  红外热像仪主要参数

                          参数                   参数值                     参数                    参数值
                         分辨率                 160×120 像素               测温量程                -20℃~280℃
                         视场角                   34°×26°             热灵敏度(NETD)               <120mK
                     空间分辨率(IFOV)               3.68mrad               光谱范围                 7.5~14μm
                     最小可测物体尺寸                  5.52mm                 最小焦距                    0.5m
               3.3  试验过程      非汛期河道水位较低,堤坝很少发生渗漏险情。渗漏险情通常发生于汛期河道水位

               上涨之后,在高水位的长期浸泡下,高处原含水率较低的土体含水率逐渐上升乃至饱和软化,当水
               力坡降超过堤坝材料的临界值后,土体结构遭到破坏,内部缺陷逐渐扩展连通以至形成渗漏通道。
               试验充分考虑实际土石堤坝工程集中渗漏的形成过程,主要试验步骤如下:(1)高水位浸泡:试验开
               始前,堵塞溢流墙上的溢流孔及渗漏通道进口,将库水位由 230 mm 上升至 390 mm,以模拟河道汛期
               水位上涨后高水位对河堤的浸泡作用。(2)渗漏成像:高水位浸泡 60 min 后,打开渗漏通道进口,用
                                                                                                — 57   —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