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2022年第53卷第4期
P. 51

(2)电镜图像定性分析。利用微观图像直接观测黄土颗粒和孔隙的微观结构,对不同循环条件下
               的黄土微观结构变化特征进行定性分析,限于篇幅,仅展示工况 2 中第 1 次和第 12 次干湿循环后黄土
               试样微观结构图像,如图 4 所示。1 次干湿循环条件下,黄土结构较为紧密,土颗粒间以嵌固排列和
               面接触为主,孔隙含量相对较低,如图 4(a)。12 次干湿循环后,黄土微观结构逐渐松散,大量中、
               大孔隙存在,黄土结构较为薄弱位置有孔隙贯通形成微观裂隙,孔隙发育处黄土颗粒间的连接方式
               转变为架空排列和点接触,如图 4(b)。究其原因为干湿循环过程中,黄土颗粒间的胶结物质反复溶
               解迁移,使得颗粒间的联结强度持续降低,部分矿物在干湿循环过程中不断膨胀或收缩,导致颗粒
               间的联结作用在不均匀的拉应力下发生破坏,颗粒较大的集粒逐渐破碎,土颗粒间趋向于离散。






                                                                         架空排列


                                                                                         点接触
                                                                                微观裂隙
                                    面接触         嵌固排列




                                  (a)1 次干湿循环                               (b)12 次干湿循环
                                              图 4  工况 2 干湿循环中原状黄土微观图像

                   由上述宏微观结果分析可知,干湿循环过程中,原状黄土表现出了明显的劣化特征,土颗粒间
               稳定的面接触和嵌固排列逐渐转变为不稳定的点接触和架空排列(图 4(a)(b)),黄土结构变得松散。
               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原状黄土孔隙结构持续发育,孔隙含量不断增长(图 3(a)),同时由于原状黄
               土内部孔隙分布不均匀           [17] ,孔隙的扩张过程主要集中在孔隙较多的脆弱部位,因此孔隙的集中度也
               呈现增长趋势(图 3(b))。随着黄土孔隙结构的不断扩张,黄土颗粒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使得颗粒间
               的吸引力不断降低,与此同时,黄土中普遍存在的胶结物质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反复溶解迁移,使得
               颗粒间的胶结力持续衰减,导致黄土黏聚力在干湿循环过程中不断减小(图 2(a))。然而,黄土颗粒
               间的咬合摩擦作用受干湿循环影响并不显著,黄土内摩擦角变化幅度较小(图 2(b))。原状黄土峰值
               偏应力反映黄土抗剪强度,受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影响,呈现出持续减小的变化规律(图 1(a))。



               3  原状黄土宏-微观参数关系研究

                   大量研究表明,土体微观结构特征的改变会对宏观力学性能产生重大影响,二者之间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为定量研究原状黄土宏观和微观参数间的数量关系,分别定义黄土可变性参数和孔隙
               特征参数表达式,将二者作为桥梁用以研究原状老黄土宏-微观参数的函数关系。
               3.1  基于宏观力学参数的原状黄土可变性参数

               3.1.1  原状老黄土可变性参数表达式                综合结构势思想首先由谢定义等                [18] 提出,众多专家学者在其
               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综合结构势思想认为土体的结构性是联结和排列两
               方面的综合反映,结构的联结特征和排列特征分别称为结构的可稳性和可变性。结构性参数定义为
               m 与 m 的比值    [19] ,其中 m 反映土体的可变性,m 越大则可变性越大,m 反映土体的可稳性,m 越
                1    2                 1                    1                     2                     2
               小则可稳性越大,即土体结构性的大小由可变性与可稳性的乘积决定。黄土的结构性与其宏观力学
               性能有着密切联系        [17] ,原状黄土在压剪作用下的抗力构成主要表现为胶结产生的抗力、水膜吸力作
               用产生的抗力以及嵌固摩擦作用产生的抗力三部分,而黄土可变性和可稳性的丧失会分别使三者所
               表现出的结构势释放,导致黄土抗剪强度衰减,即可以认为黄土的抗剪强度源于黄土的结构性,结

                                                                                               — 425  —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