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2022年第53卷第4期
P. 74

Rℎ  CN
                                                                          V a  T a
                                                                 气
                                           Rℎ  CN                           α st   I st
                                   V a  T a
                       气                                         石          k st          H st
                                     α i    I i                                     I ′ i
                       冰             k i        T i  H i         冰          k i       T ′ i H i

                       水                    F w                  水                 F w

                              (a) 天然冰层                                  (b) 铺放石笼沉排冰层
              (图中:风速( V )、气温( T )、相对湿度(Rℎ)、云量( CN )、冰面反照率(α )、冰内热传导系数(k )、冰温( T )、冰厚(H )、冰层上表面净输入
                         a      a                              i             i      i      i
                热通量(I)、冰底热通量(F )、石头反照率(α )、石头热传导系数(k )、加石头后冰温( T ′ )、石头厚度(ℎ )、石头上表面净输入热通量
                      i
                                              st
                                                             st
                                                                                     st
                                  w
                                                                           i
                                                                         '
                                             (I )、石头传递给冰上表面的净热通量(I))
                                                                         i
                                              st
                                                  图 3  二种情形热量平衡示意图
               模型;对石笼沉排下冰层采用气-石-冰-水四层结构热力学模型。二种结构的热力学平衡示意图由图
               3 给出。由于 HIGHTSI 模型及其参数化方案在国内冰研究中有详细介绍                           [30] ,具体细节不再叙述,仅给
               出该模式计算关键参数的取值。
                  (1)石笼沉排外围冰层热平衡方程思想:在风速、相对湿度、云量、辐照度(冰面反照率影响)和
               气温联合作用下产生的净热通量I 向下输入冰层,冰-水界面热通量F 向上输入冰层。
                                             i                               w
                                                            I i = F w                                  (1)
                  (2)有石笼沉排时冰层热平衡方程思想:在风速、相对湿度、云量、辐照度(石头反照率影响)和
               气温联合作用下产生的净热通量I 向下输入石头层,在石头热传导率k 影响下,传递到冰层上表面的
                                                                              st
                                             st
               净热通量I ′ 再向下输入冰层内,冰-水界面热通量F                      w
                         i
                                                                         表 1  HIGHTSI 模式关键参数取值表
               向上输入冰层。
                                      I ′ = F w             (2)              项目             取值      备注
                                       i
                                                                           冰反照率α             0.4  见文献[30]
                   利用 HIGHTSI 模型开展冰厚和冰温模拟计算,所                                     i
                                                                    冰内热传导系数k ( W (m·K    ) )  2.1  见文献[30]
                                                                                i
               涉及关键参数取值见表 1。
                                                                          石头反照率α   st        0.3  见文献[31]
               3.2  冰-水界面热通量的确定              冰-水界面热通量F         w
                                                                    石头热传导系数k ( W (m·K     ) )  2.7  见文献[32]
                                                                                st
               是 HIGHTSI 模式中关键热力学参数,应用中需要首先
               确定适用于黄河宁蒙段的归一化冰-水界面热通量,
               之后利用优化后冰-水界面热通量输入 HIGHTSI 模型计算冰温,冰温将作为冰力学计算的输入参数。
                   以冰-水界面热通量(F )为辨识参数,构建观测冰厚与 HIGHTSI 模拟冰厚差值最小为目标的最优
                                       w
               辨识模型,见式(3)和式(4),确定冰-水界面热通量。根据已有湖冰冰-水界面热通量观测结果 3~
                     2[30]
               10 W/m   ,黄河冰底因水流流动冰-水界面热通量可能会有所增加,因此本文以FW =[0,15]为冰-水
               界面热通量辨识范围,辨识间隔为 0.01 W/m 。
                                                      2
                                                               n
                                                                          )
                                              )             ) ) = ∑(H cal (t k |F w - H obs ( ) ) 2
                                         g (F w = g (H cal (t k |F w             t k                   (3)
                                                               k = 1
                   最优辨识模型
                                                                  ) )
                                                        ì min( g (F w
                                                        ï ï
                                                        íF w ∈ FW                                      (4)
                                                        ï ï      )
                                                        î H cal (0|F w = H 0
                                                    )
                                                                                               t
                       F
               式中: g ( )为性能指标函数;H (t |F 为t 时刻热通量为F 时计算的模拟冰厚;H ( )为t 时刻观
                                                                                            obs
                                                                                               k
                                                                                                   k
                                                k
                                             cal
                         w
                                                                      w
                                                       k
                                                   w
               测冰厚;n为模拟计算冰厚次数;H 为模拟计算初始冰厚值,取 0.48 m;FW 为冰-水界面热通量辨识范围。
                                             0
                   不同时期冰-水界面热通量是不同的,本文将主要确定试验期间(施工前一周和施工期)的冰-水
                 — 448  —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