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2022年第53卷第8期
P. 17
图 2 黄河什四份弯道 2020—2021冬季气温和雷达探测与热力学模拟冰厚过程线
学生消条件,此时雷达探测冰厚已达 0.166m。这个厚度表明 12月 11日至 14日间,冰厚既有热力学
生长贡献,也有动力学增长贡献。在图 2(b)雷达探测冰厚过程线上能发现 12月 11日至 14日间冰厚
迅速增加,并在 13日 17∶00~18∶00有一个冰厚突增;21∶00~22∶00有一个冰厚突增。2次突增使冰
厚增加 21mm,这是短期内热力学生长不可能产生的增量。从 14日符合热力学生长条件到 17日封河,
冰面未有变化。2021年 2月 18日 8∶00至 21日 8∶00,气温开始升高,冰厚保持不变。但在 2月 20日
11∶00—14∶00间冰厚有 25mm的突增;2月 21日 10∶00—14∶00有 30mm突增;2月 22日 11∶00—
14∶00有 25mm突增;2月 23日 11∶00—13∶00有 15mm突增;24日 7∶00—8∶00,13∶00—14∶00共计
有 20mm突增。这些冰厚突增体现解冻期的冰层下有冰花增厚,而且冰花多数出现在气温较高的 10∶00—
14∶00期间。从雷达探测冰厚过程线上分析,尽管冰花增厚不大,但雷达可以探测到。由于冰花的含
水量很高,理论上雷达探测冰厚会高估,但目前缺少实测证据。当冰厚减薄到 0.200m,在水动力作
用下,冰层快速崩溃。2月 26日 9∶00雷达下方是冰块和水,到 14∶00就发生崩溃并消失殆尽。
除了冰花引起的雷达探测冰厚过程线上的突增点外,在该过程线上还能看到冰厚日变化量。尽管
结冰期和封冻期厚度日变化量很小,但它远大于黄河附近冰面有土黄色降沉的水塘及湖泊冰生消的日
变化幅度 [19 - 20] ,排除了正常冰热力学生长的日变化量,推断为雷达测试精度随气温日变化所致的放大
效应。如果将图 2(a),图 2(b)数据的日滑动距平绘制在一起(图 3),可见雷达探测冰厚日距平和水
文站记录气温日距平的频率分别是 0.9615d,0.9756d,接近 1d。二者基本一致并且符合日变化周期,
在相位上厚度距平峰值比气温的晚 1h;随着春季昼长增加,气温峰值出现时刻越来越提前;另外整
个冬季的气温距平幅值基本一致,但厚度距平幅值在结冰期和解冻期明显偏高。这说明设定整个冬季
[15]
雷达波速为 16.770cm?ns ,会引起雷达探测冰厚系统误差,并与气温波动存在关联。而黄河处于冬
季相对气温高、辐照强的中纬度,除封冻期外,冰内会随冰温产生未冻水。另外,黄河冰内有不均匀
分布的泥沙包裹体,它们也会造成黄河冰介电常数不同于纯冰介电常数。
目前冰内未冻水含量不能在线监测,尽管控制未冻水含量的冰温也不属于常规测量参数,但它能
用含有气温、辐射、风速、云量、冰厚的热力学模型获得。如果将辐射对冰温的影响体现到这个热力
学模型中,那么气温和冰厚就成为控制雷达探测冰厚准确度的间接因素。
— 9 0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