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2022年第53卷第8期
P. 43
从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和小波包谱的特征容易观察到,实测地震波具有较为强烈的时- 频非平稳性,
非平稳性参数 ρ (t,f) 和 ρ (t,f) 分别为- 0.44 和- 0.40 。克隆地震波很好的保持了实测波的非平
major minor
稳特性,ρ (t,f) 和 ρ (t,f) 分别为- 0.47和 - 0.44。对比地震波则接近平稳,从地震初期到末期
major minor
均是高频成分占主要内容,且小波包分布离散,参数 ρ (t,f) 和 ρ (t,f) 分别为 - 0.15和 - 0.07 。
major minor
此外,三条地震波的能量累积过程和加速度反应谱匹配良好,但频率随时间的变化有所不同。
3 土石坝模型
Success土石坝位于美国加州图里河,是一座碾压式土石坝。最大坝高 44.2m,坝顶长 1037.5m,
坝顶宽 6.8m,坝体由心墙、填土区和过渡区组成。研究中选取典型横截断面,上下游由可透水的砂
土填充,心墙为不透水的砂质黏土和黏土沙,在心墙和填土之间设置了砂砾土组成的过渡区。河床冲
积层根据土层年代和土体特性,分为新覆盖层和老覆盖层。新覆盖层为砂土以及含少量鹅卵石的砂砾
石,可液化,厚度 4.5m。参考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报告 [23] 获得可归一化剪切波速值 [24] 、标准贯入试验
锤击数修正值( N) (简称标贯修正值)等材料参数,如表 1所示。
1 60
表 1 土石坝材料特性
3
材料区域 标贯修正值 有效摩擦角?(°) 黏聚力?kPa 渗透率?(cm?s) 密度?(kg?m ) 剪切波速?(m?s)
心墙 11 38 1.8 × 10 - 6 1950 150
过渡区 37 0 1.8 × 10 - 6 2000 215
填土 48 37 1.8 × 10 - 5 2000 245
上游新覆盖层 10 36 0 1.8 × 10 - 5 2000 185
下游新覆盖层 15 36 9 × 10 - 5 2000 220
老覆盖层 41 0 1.8 × 10 - 5 2050 410
采用 Wang提出的边界面亚塑性本构模型 [25 - 27] ,能有效模拟在复杂加载条件下土体平均有效应力
发展路径、土体变形、孔隙水压变化和液化发生等。图 4分别绘制了 J - p和三维主应力空间下的边界
面和应力路径状态。偏应力不变量为 J,平均有效应力为 p,则应力比不变量 R = J?p。土体的允许最大
应力比不变量为 R、历史加载过程最大应力比不变量 R ,以及相变状态应力比不变量 R。因此定义
f
p
m
三个边界面:破坏面( R = R)、最大预应力面(R = R )和剪胀面(R = R),如图 4(a)所示。在图 4(b)中,
p
m
f
r为投影中心 α通过当前应力状态
r为当前应力状态,投影中心 α定义为卸载时最后一个应力反转点,珋
点在最大预应力面的投影点,^r 为投影中心 α在破坏面的投影点。特别地,土体的塑性模量与投影中
r的距离之比相关。
心 α到当前应力状态点 r和最大预应力面投影点 珋
本构模型中共有 8个控制参数,分别为:φ ,等效摩擦角,用于定义极限破坏状态面;G,初始
0
模量系数,控制初始最大模量;h,刻画剪切模量和剪切应变的振幅非线性关系的参数;k,控制单
r r
调加载条件下有效应力变化的参数;b,用于改变有效应力路径形状的参数;d,控制不排水条件孔隙
水压变化或排水条件下因剪切引起的体积变化的参数,刻画土体抵抗液化能力;κ ,刻画土体压缩性
的参数;R,表征相变线的参数。各参数值参考了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报告取值 [23] ,如表 2所示。
p
通过 FLAC软件建立了大坝模型,主体模型如图 5。在模型边界上设置了自由场边界条件 [27] ,主
体网格和自由场网格之间设置阻尼器,模拟与无限地基相同的地震波传播效果,并考虑了材料瑞利阻
尼比为 0.02。
静力计算中重力通过分层施加方式完成,并考虑了库水影响,将最终应力场和渗流场作为震前初
始状态。动力计算中采用位移- 压力(u,p)方式求解地下水渗流条件下的流固耦合作用 [27] 。大坝响应
分析了新覆盖层土体有效应力发展路径、剪应力 - 应变关系,以及变形较大区域的节点位移,即坝顶
节点、坝址下游节点、坝址上游节点,节点分布如图 5中红色虚线框内所示。
— 9 3 —
0